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索与观察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资源、材料、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1.培养观察能力,既要全面,又要精细。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首要能力素质,被称为智力的窗口和认知的起始点。世界上许多科学的发明和创造,都来源于科学家对客观事物的敏锐、细微、准确、深刻的观察。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谈到观察对他取得科学成就所起的作用时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失去对事物实际地观察,任何研究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化学实验为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广泛的途径。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物质及其变化都具有科学观察的价值。而不同的学科门类,指示人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去观察,这就是观察的目的性。在每次观察之前,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喜欢,主要是觉得化学变化的现象新奇好看,但是喜欢并不等于会观察。只有当他们真正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具备了良好的观察能力时,学生的观察兴趣才能培养起来,并保持下去,学习上才有主动性。兴趣的培养除了加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可很好地借助于家庭小实验。如讲酸碱指示剂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花瓣或果皮的天然色素中制作指示剂,观察它遇酸碱时的颜色变化并做好记录。再如学习了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它们都可与盐酸反应得到CO2,在做学生实验七时,叫学生带些家里的水垢和鸡蛋壳,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组成也有碳酸钙。在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中,学生知道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可被用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明白了一些现象的化学本质,提高了学生观察的兴趣。
2.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要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训练学生严格操作、细心观察的科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只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化学实验,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实验能力,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化学实验千变万化、现象各异,操作要求高,有些实验现象相近或仅是一个瞬间过程而难以观察;有些实验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带来现象、结论的改变;有些实验因为操作程序不同而有不同的现象;还有些实验需反复操作才能成功等等,一切都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中要严格操作,仔细观察、记录,认真分析、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失误,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补做;当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与书本上描述的情况有所不同时,要及时记录、认真分析原因。如果对出现的现象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而自作聪明、弄虚作假,造成的恶性后果是无法估量的,也就不可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现象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边讲边实验,开发模仿性思维;先讲设计方案,再依方案实验,开发程序性思维;结合实验问题或实验习题,提出解决方法,再验证之,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具有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解。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