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堂 引入生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开放性课堂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而又健康地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上,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思维空间,并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情感,使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可见,开放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引入无限的生机和无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开放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倡导创新和创造,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思维空间以及开放教学空间等等,不仅可以有效地促使教师创造性地教,而且能够促成学生探究性地学。这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有效途径。
1、开放教学内容,使数学和生活水乳交融。毋庸置疑。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许许多多教育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是科学的、严谨的。因此,我们要相信教材,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势资源,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范例作用。但我们千万不能迷信教材,不能唯教材是瞻。因为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教学机制相比,教材的更新周期长,更新速度慢,尤其是处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其滞后性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力图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体验,使得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儿童化和趣味化。
1.1 引入生活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从“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尽可能从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中选取教学材料,从而体现数学的“真实性”原则,给数学教学注入一种生活气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
案例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统计》一节时,结合本班学生为汶川地震灾区捐出自己零花钱的实际状况,我把例题设置成了这样的表格:
这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向灾区献爱心的真实事件,学生怀着满腔的情感,积极、主动地通过调查班主任手中的捐款捐物登记表或走访捐赠学生本人,以多种方式收集相关数据,经过整理,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
这个例题的改编,既可以让学生领悟到分类标准在统计中的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过程,学会统计方法,又可以用真实的事例、数据给学生以爱心教育,可谓一举多得。与原例题中统计动物运动会情况的虚拟场景相比,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1.2 增设实际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把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这一改革思路,我在数学教学中非常关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经常鼓励学生走向实践,根据老师确定的课题开展活动,搜集和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
案例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你寄过贺卡吗?》一课之前,我让学生走出校门去收集自己个人以及家庭去年所收到的贺卡数量和回收废纸的数量,制成统计表。在上课时加以展示和汇总,然后再请学生结合下面一段资料中的数据进行相关的计算和思考。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安排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的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整个活动,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它背后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开放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境。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一书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即“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学生只会重复教师“唯一正确的结论”,“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与众不同”。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美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就越富有创意,就越会突发奇想。
读了这段文字后,我感触颇深,常常反思,应该把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从只教“学、习”转变到也教“学、问”,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能与众不同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案例 填空题“1、2、3、( )、( )、( )”的教学片段
生1:老师,我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自然数的数列,当然可以在括号里填上4、5和6了。
生2:请问老师,数列中是否可以安排对称性的规律呢?
师:当然可以!你有什么新的思路吗?
生2:我认为在括号里填上3、2和1之后。这列数就像蝴蝶一样对称,美丽极了!
师:有想象力!有创意!
生3;老师,我认为数列中有像循环小数中的循环节一样的规律也不错,也就是把1、2、3看作一个“循环节”,接下来的括号里仍然可以填1、2和3。
师;确实不错!这样的填法确实有独到之处!还有谁有更新的发现吗?
生4:老师,我说不清楚是什么规律,但我知道有新的填法。
师:说来听听!
生4:在后面的括号里依次填上2、5和2,我看也可以。
生5:老师,我能把数列“1、2、3、2、5、2”的规律给解释清楚。(迫不及待地)就是在奇数“1、3、5、…”的中间依次插入偶数“2”。
开放了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闸门顺畅地打开了,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方法也将随之而层出不穷。开放了思维空间,也强化了学生在后继学习中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才不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停滞在机械重复上。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因为一次次疑问而产生一次次的探究欲望,也会因为一次次的探究而产生一次次的惊喜。
3、开放教学空间,创设数学教学大课堂。首先是在课前开放。我常常预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授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这样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有备而来,从而降低了知识的坡度,提高了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带上发现,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以及强烈的自信心和探究欲望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案例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一单元的教学之前,我让学生查阅了诸如“申奥成功日”、“国庆日”、“植树节”等等有意义的日子,并让他们收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历以及有关年、月、日方面的历史资料。在上到这一课时,学生因为胸有成竹,所以能够踊跃、大胆地进行汇报。通过汇报、交流和聆听,实现了课堂资源的共享。这样做不仅为本节课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同时也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在这节课的课堂上,学生参与率极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其次是在课后开放。也就是让学生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到课外、带向生活,以自己的发现来彰显自己的智慧。
案例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设计校园》一节课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你能设计出未来的校园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到课外去找答案、到生活中去寻求答案,并要求学生伴着新的发现而随时加以更新。
学生的知识是在不断地增长着的,这个问题也将会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而不间断地注入全新的内容,从而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可持续性。
由于采取了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使我的数学课堂呈现了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的气象。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里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我也在这开放性的课堂里收获着成功、享受着喜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