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能力得到培养。由于认识结构和水平不同,学生存在着差异。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层处理课堂教学环节,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 培优补差
  
  The hierarchy teaching in the junior mathematics teaching
  Cheng Chaohong
  【Abstract】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should face all students, should make more students’ ability cultivated.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level, students have the difference also. So teachers should make different teaching object according to students in different level, should deal with the class teaching ache in hierarchy, do well the work of cultivating the excellent and helping the poor and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Keywords】Hierarchy teachingTeaching objectTeaching tacheCultivating the excellent and helping the poor
  
  课题的理论依据: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意味着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尖子生脱颖而出,让更多的学生能力得到培养,与此同时,必须降低差生率,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由于认知结构的差异造成人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不同,如果课堂教学不顾学生的差异,搞“一刀切”,这与我国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口号是相悖的,教师如果因少数差生而放慢教学进度,低要求、低标准,则既不能真正地转化差生,更抑制了优秀生的发展;如果要求较高,只顾少数尖子生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影响中差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两极分化。因此,这种无视学生水平和学习进度的差异,在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利用统一的模式教学,必然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力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差生不差,优生更优,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新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班级教学中发现有如下学情: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优等生只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后进生。优等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学生在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上也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为有利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根本不存在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差异。只要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环境,科学的学习方法,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完全掌握。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而且还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准确、恰当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如“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确定出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目标。共同的教学目标:能够利用公式求多边形的内角和;掌握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度。
  不同的教学目标:
  C组: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B组: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进程;
  A组:能推导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处理课堂教学环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精心设计,都要为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服务。
  2.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每一堂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与其密切联系的新知识,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及时板书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做一简要的说明或解释,以引起学生注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2.2课堂提问要层次分明。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对学习较为困难的C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浅显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首先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对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A组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还与他们较劲儿,故意为难他们,训练他们的能力。还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动积极地进入角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3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一种激励效应,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于第一层次的C组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第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对于第二层次的B组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第三层次的A组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后,可设计下列几组练习题,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4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课后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第一层次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而第三层次学生吃不饱。为此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做题只要求第三层次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C组和B组学生的作业要格外改得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A组学生可个别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或同他们探讨较深的问题,启发他们深入钻研。
  2.5分层次达标检测。检测对于师生双方都起着反馈信息的作用。检测内容着重在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拟定出不同层次的测试题,也可以采用同一试题中分层提出多个小问题,采用附加题形式等。总之,检测的内容、深度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以考核教学目标的落实。对检测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并注意信息反馈的层次性,除了由教师讲评分析试卷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试卷找出错误,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多方面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应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培优工作的目的,在于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爱好数学的学生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学习数学确有困难的学生扶他一把,通过课后个别辅导及时补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差生的辅导,还要防止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缺陷的补救上,要注意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做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取得好的成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