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误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渐渐走近了中学课堂,以其直观快捷、容量丰富、教学互动、易于创设声情并茂等优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在这些年的实践与探索中,笔者也发现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的教学进行整合中也存在一些误区,现就个人观察与思考阐述如下,以引起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注意,同时就教于方家。
  
  一、将手段创新理解为教育思想创新
  无论哪一种媒体形式,只有在教学中切实起到了其他媒体无法代替地、举足轻重地作用,使教师和学生亲身感受到其教学应用的优越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才能认定此种媒体形式在教学中的存在价值。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学习者课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这就是说,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由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但很多教师误认为教育手段创新就是教学思想的创新,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美丽外衣下,依然承袭落后的教学思想,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交换,只能是从“人灌知识”到“电灌知识”“新瓶装老酒”或“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难以摆脱低层次的徘徊。因此,在大家都掌握了计算机使用的一般技术以后,更应该潜心研究教法、学法,更新教学观念,真正使先进的教育手段与先进的教育思想珠联璧合。
  
  二、信息技术变成了教师的表演工具
  许多教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性质搞错了,认为计算机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在许多运用多媒体的课堂上,教师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看Flash,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有许多语文教师不再范读课文了,放录音欣赏,播音员读得标准;数学老师不再画图或板书了,放投影或用课件演示过程;该讲的不用讲了,看屏幕,图文并茂,直观形象。信息技术的泛滥使用,使课堂被过多的信息充斥,一些无用的信息干扰,让学生分不清教学重点,不仅没起到强化刺激,巩固识记的效果,相反却更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流于形式,事倍功半。
  现代教育理论要注重对学生认识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该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展、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辅助和帮手,不是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三、信息技术变成了优质课的工具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计算机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能。因此,很多地区的学校都片面追求计算机媒体辅助教学,甚至简单草率地出台“添加式”制度,公开课、优质课、评优课等都将是否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不管运用得是否恰如其分,只要用此类手段就有相应加分,就有评上好课的希望。许多教师为了适应“形式”,争先创优,不是在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法上下功夫,而是在制作课件上大动脑筋,或请高人帮助,或自己苦练“技术”,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将信息技术硬“搬进”课堂,很多时候反而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四、用视听掩盖学生的想象和朗读
  信息技术的教学使用,能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要,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使用不当,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于创造力的发挥。比如,在一节七年级的数学课中,一位教师精心做了一个课件,按流程放出来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漂亮,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却很难专心听讲。原来这位老师在做课件的时候,在很多画面上插入一些可爱的小卡通,而且全都是会“活蹦乱跳”的那一种,学生的注意力都到这些卡通上了,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有的语文课上多媒体运用不合理,反而冲淡了对语文课文资源的开发利用。比如有教师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赞美母亲的作文,为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情感,教师特意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某歌星演唱《懂你》的MV,原以为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会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不料学生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响起时,纷纷不屑地说:真幼稚,幼儿园的孩子听的歌。在看《懂你》的MV时,大伙注意力又转移到那位歌星身上,纷纷议论起他吸毒被抓的事情。后来,该教师在另一个班上作文课时,放弃了多媒体的使用,先讲自己和母亲之间几个感人的亲情小故事,动情处教师几近哽咽,学生被感染后,也纷纷站起来说自己的母亲。最后,一篇篇感情朴实、真挚的作文就在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了。看来如果学生缺乏对人物的深入了解和足够的情感的积淀,就无法引起共鸣。那语文课上学生的情感是如何调动起来的呢?是音乐、画面还是课文本身的感染?语文教学的情感本身应该来自于文本,应该是通过朗读和想象培养出来的,不是靠来源于文本之外的东西。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淹没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培养的语文教学绝不是成功的语文教学,扼杀了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语文教学。因而,我们说,有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手段,仍然要学生花费课堂时间去感受文本、去想象情境与画面。只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达到了珠联璧合,才是真正成功的教学。
  以上列出几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误区,并非要扼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功能,只是要引发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笔者认为:现代教学改革正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受益。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效率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笔者认为它也不是万能的,它只能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先进工具。而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相应的教学目的服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还处在探索研究中。广大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与学科教学整合时,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会给你带来许多惊喜,反之将给你带来无比烦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也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懈追求,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广大中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创建适合当前中学教学的最佳模式,避免在教学中为信息而信息,成为电脑操作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