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活动信息化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教育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
  《纲要》第四部分第十九章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同样离不开装备的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要以装备的信息化为物质载体。
  北京市于数年前已经开始探索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途径,“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便是成果之一。该系统作为北京市各中小学技术装备的管理工具及数据汇总平台,多年来为各级教育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数据。目前,该系统只能记录、统计技术装备的存量,属于静态管理。随着学校物质资源在数量和种类上的不断提高和丰富,如何提高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日益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问题。“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急需实现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跨越,实现从总量管理向效益管理的跨越。研制一套适合中小学的,通过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管理以实现技术装备使用效益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势在必行。
  
  一、教学活动信息化管理概念
  经过检索,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为: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将此概念应用于教学活动信息化管理。教学活动信息化管理就是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学校教学活动管理现代化的过程,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整合学校、区域内教育教学技术装备资源,提高技术装备使用效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过程。
  
  二、教学活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
  教学活动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是这样一个系统:拥有学校教育教学技术装备资源总量及种类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的集教学活动计划、开课通知、课程准备反馈、专用教室使用、仪器设备使用、课程结果记录于一体的网络管理系统。
  目前“管理系统”已经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技术装备资源总量及种类数据库的功能,研究集教学活动过程各部分于一体的动态信息化管理模式应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该系统工作流程应为:①基础信息的录入→②输入教学计划→③测算资源余缺→④下达通知→⑤准备并反馈→⑥结果记录→⑦数据统计。
  ①录入的基础信息包括: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包括仪器设备、设施、场地、教室的数量、种类;各年级、学习领域实验、实践课的目录,包括每节课的内容、需用到的仪器。本部分内容应事先录入数据库。
  ②在学年初输入本学年的教学计划,在步骤①录入的课程目录中选择本学年计划进行的课程,安排课程顺序。如:物理实验课本学年计划开出15次,按教学进度计划好开课顺序。
  ③在学年初根据教学计划涉及的仪器设备的数量、种类对比基础数据库中的现有数量、种类,查漏补缺,如有余量安排库存,如有缺漏及时采购补充。如气垫导轨,估算是否满足教学需要,缺少则应在课程开始前购买。
  ④学年中每节课程提前一定时间在计算机上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向相应的专用教室、实验室管理员下达通知。如学生分组实验,于一周前在计算机上向实验管理员下达开课通知,使实验管理员提前了解并做准备。
  ⑤专用教室、实验室管理员准备课程,并在系统中点选进行反馈。任课教师可通过反馈信息做具体备课工作。
  ⑥课后由任课教师在系统中记录课程结果、学生表现、仪器设备的损毁;管理员进行仪器设备的查漏补缺。
  ⑦学年末,根据系统中预先设定的程序以及全年开课的记录,统计教室、设备的使用、计算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由于本学年所开实验课均已记录在库,可直接通过信息化系统计算相关数据。
  
  三、教学活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点
  1.明确教学任务
  学年初录入全年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一目了然,使排课工作简单易行。教师可通过录入的教学计划随时查询开课进度、剩余课程数量,便于明确今后任务,做出科学合理安排。
  2.课程通知操作简便
  学年初录入的课程列表中包含各节课程的内容、目的、需用到的仪器、教室,任课教师下达通知时只需通过点击选择课程名称、学生数量、分组数量、计划开课具体时间便可完成通知工作。开课通知工作相比传统的手工书写、纸化办公可提高工作效率。
  3.实时监控技术装备(教室)满足教学程度
  通过每节课后的课程结果记录可及时明确教室、仪器设备的缺失情况,方便及时补充,以满足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每节课后记录仪器使用状况,若有数量不足便于及时发现。
  4.专用教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统计简便
  学年末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全年开课情况进行统计计算,可以算出教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次数,分析使用效益。通过记录在库的开课记录可快速计算出房屋、设备全年的使用次数。
  5.统计实验管理人员工作量
  通过对全年开课情况的统计可以准确地计算各学科专用教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为绩效考评提供客观依据。通过记录在库的实验准备反馈工作可方便地计算实验管理员的工作量。
  
  四、实现教学活动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的条件
  1.学校领导重视
  学校是应用教学活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体,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2.任课教师、管理人员认识重要性
  任课教师和各专用教室管理人员是教学活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者,只有他们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打消抵触情绪,支持工作的开展。
  3.课程任务明确
  需要有明确的年度教学任务和计划。
  4.课程内容明确
  需要提前明确各节课程的具体内容、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
  5.培训到位
  开展此项工作需要涉及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对使用者―任课教师和各专用教室管理人员的使用培训要详细具体。
  6.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
  软件的使用离不开硬件的支持,教学活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需要学校具备畅通的网络环境,并为使用者提供专用的计算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