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新课程教学原则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相互关联的原因,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尝试探索了遵循学生为中心;遵循贯通性、活动性、互动性原则;遵循发展性、真实性、多元性评价等教学原则。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教学原则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和阐释了多元智能理论,20多年来,在美国和中国等许多国家的学校教学改革中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从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今已进行近9年了,新课程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在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新课程理念缺乏其他理论来阐释,以致教师即使掌握新理念但是缺少理解,也就难以转化成教学行为。我们研究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相互关联,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对新课程教学原则尝试探索,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提供参考。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新课程探索
  1.新课程目标与多元智能理论同质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避免以前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潜能开发和创新实践能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营造多样性的教育空间。由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看出,注重每个人的8种智能,发扬优势智能、弥补劣势智能,智能具有发展性,这正符合了素质教育中的“实施和弘扬主体性教育”的方针,由此得出,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通。
  2.新课程改革与多元智能理论相互关联
  多元智能理论可以阐释新课程改革的某些理念,为教师掌握新课程理念提供理论支撑。如新课程倡导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可以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此阐释,即每个人至少具有8种智能,在适当的情况下都可以达到全面发展;每个人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要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即个性发展;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可以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亦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间是可以取得平衡、和谐发展的。
  反过来,新课程改革可以为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实践场所。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并根据每种智能的特点提出了适应性的教学方法,方法必须被实践,必须有应用的场所,才能证明它存在的价值,加德纳本人强调学校教育应当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展示和强化优势智能的平台,使孩子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原则探索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的法则或标准,我国学者李森教授在《现代教学论》中提出“教学原则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原则,就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打破了智能单一化局面,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很广泛。它的内涵是:智能是一种潜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发展能力,这种潜能的激活率依赖于特定文化下的环境和教育;个人至少具有8项智能(如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韵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只是智能的发展存在差异性;智能是一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就固定不变,是可以学习、教导和提升的,随着人的一生持续扩展与改变能得到适度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方面,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产品的能力,要求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孩子辨别和发展多种智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展示作品;强调教学中要遵循个性化的因材施教,遵循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观,目的是培养全面的多样化的人才。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新课程教学原则探索
  1.从教学主体出发,遵循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指示“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潜能,潜能是否被激活,有赖于特定文化下的环境和教育;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至少具有8项智能,只是每项智能的发展个体存在差异性。所以新课程教学中要遵循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爱全体学生在课堂的主动参与性,关爱全体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关爱学生智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关爱学生的幸福成长。
  2.从教学过程出发,遵循贯通性和活动性原则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强调要重视师生作为主体个性化创造过程,要重视师生、教材、环境的多元互动,要重视新知探究,要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在各门学科的整合,要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重视和发展人的智能,为理解而教,智能是一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学习、教导和提升的。因此,新课程教学中要始终贯通多元智能理念,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同时,要贯通于实际的学科教学中。由于学科教学和各项智能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贯通性还体现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可以贯通其他智能的现象,例如学习数学,可以利用数理逻辑智能做练习题目,也可以利用人际交往智能做游戏学数学,还可以利用视觉空间智能和音乐旋律智能通过艺术熏陶来扩展思维等等。
  新课程教学中还要尊重个性,因此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无论是潜能的激发,还是智能的逐步发展,都离不开活动,可以说活动是“多元智能的灵魂”。所以,教学过程要遵循“活动性”的原则,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科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而且又能发展学生智能的活动,例如:讲故事、玩词汇、演小品、猜谜语、演讲比赛、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学习,在例中学、做中学、探中学和评中学这4种活动类型中学习,目的是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3.从教学方式出发,遵循互动性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并且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学关系、要为不同差异的学生提供服务。多元智能理论的个人智能包括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就强调人与人之间和人们内部自我对话的互动。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要实现平等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参与对方的角色中,寻找双方交流的共同体达到“真正的理解”,即为理解而教。另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多项智能存在差异,那么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就能互相取长补短,弥补彼此智能的不足和发展优势智能,所以也倡导生生互动,就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多设置活动提供生生的互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两大杠杆,所以,教学中还有采取人机互动,就是教学中要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发展智能的机会并能得到反馈,促进学生的成长。
  4.从教学评价出发,遵循发展性、真实性、多元性评价原则
  新课程的评价观强调重视发展、综合、过程、多元等评价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潜能,是否被激活,关键是有赖于特定文化下的环境和教育,也就是强调真实性环境中的学习和真实性的评价的重要性。所以新课程教学中应遵循发展性、真实性、多元性评价原则,就是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形式等,在多种不同的真实性学习情境下进行评价,而且要用发展性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产品的能力,促进其潜能的最优化发展。
  
  四、结束语
  教育要实现真正改革,需要4个方面:相应的评价――相应的课程改革――相应的教师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所以尽管新课程改革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相信课程改革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是一个强大的推动,这需要所有老师都参与其中,文章尝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新课程教学原则,以供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Gardner Howard(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玲.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3:44~52
  [4]吴志宏,致庭瑾.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