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新课程理论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这对中职院校计算机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而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将简要的分析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现状,探究创新能力培养的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对策,为广大教师群体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创新能力;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64-02
  引言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铺垫,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根据教学实践,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实训教学时间滞后。
  我们平时常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讲课,讲授完一次课后下次课学生上机练习,这样就存在上机操作与理论教学时间脱节的问题,很多学生上课都能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等到下一次课上机自己操作时就无所适从,缺乏自己真正动手实践的能力,加之上机操作与理论教学时间的间隔长,学生基本上把操作忘得一干二净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部分计算机室软、硬件设施落后。
  科技速度发展迅猛,但教学使用的软、硬件设施严重落后,这直接导致学生理论和操作水平无法适应社会需求,造成择业后的困窘。有的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数量严重不足,计算机配置更新滞后;或者是学校计算机实验室需要承担各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实训,造成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较多,使得机器运行速度较慢,死机等故障比较多见。
  3.学校培养环节与企业需求脱节。
  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满足企业市场的需求,而这也是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但在实际人才培养中,中职院校容易忽视企业的需求,没有根据当地企业的需求对专业进行灵活设置,导致教育滞后于市场,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策略
  1.优化创新教学理念。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首先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优化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告诉学生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教学难点和重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保证中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為计算机教学课堂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计算机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同时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内容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适应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中职院校需要优化创新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总结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2.构建科学化的教学体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构建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准确把握社会对于专业型人才的需要,保证计算机专业能够反映计算机基本知识。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职院校需要坚持因材施教,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除此之外,中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还需要不断更新计算机系统和软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当今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因而中职院校在设置相应的课程时,需要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安排,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将计算机理论知识转换为计算机技能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强化师资队伍的力量。
  中职院校如果想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离不开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团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如果教师自身都缺乏开发计算机经验和能力,只会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是无法培养好学生的。因此,中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力量的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全方面考核,选出适合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从而提升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好基础。同时,中职院校还需要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考核以及培训,防止教师松懈,停止对计算机先进技术的学习,更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4.合理搭配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搭配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课堂效率,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因此,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安排难度适宜的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去解决计算机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予以详细的指导工作,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主动进行思考,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搭配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优势互补,推进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深度改革,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专业化的人才。
  5.创新考核方式。
  由于传统的计算机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创新考核方式,建立新的考核体系,完善成绩评估制度。考核方式主要可以从如下这几个方面着手:课堂表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课堂表现是指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中的表现情况,参与课堂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的表现。创新能力作为比较抽象的考核方式,主要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具有创新意识。
  结语
  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学科有了总体的认识和宏观的把握,并为将来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更好地培养计算机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职计算机教学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方面还存在欠缺,有待进一步解决,也是今后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金栋梁,等.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计算机教学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7):121-122.
  [2]杨凡.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22-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