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PDCA理论的高职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推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积极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践,在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诊改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实施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PDCA;教学诊改;质量保证
  作者简介:李雁行,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和教学诊改;张志宇,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和教学管理;娄雨,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河北 秦皇岛 066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SQ182013)和2018年秦皇岛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807245)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25-0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重点、教学质量诊改运行机制建设为核心、院校自我质量持续诊改为关键的内生质量保证转型发展阶段。[1]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以来一直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经过水平评估和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内涵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我院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改革人才培养过程、改善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各职能部门、各系部切实履行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建立了常态化的“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诊断改进工作机制。在完善五个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学院依据PDCA循环理论,建立高效的反馈机制,以此推动常态化的自我诊改机制形成。
  一、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践开展
  1. 完善健全组织体系,科学谋划有序推进。为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诊改工作,切实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学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和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部署;学院同时成立质量保证工作组,负责各部门的质量管控。
  2. 开展诊改学习培训,强化质量主体意识。学校积极组织各部门领导、教师参加全国和省实施方案撰写及诊改实务工作培训。参加培训人员涵盖了院领导、中层部门负责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及诊改小组成员,各参与人员从整体上加强了诊改理念,提升了思想认识、工作能力,促进了诊改方案的完善、质量体系的建立、诊改机制的运行。为深入了解国家诊改试点院校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面的先进做法,校领导赴全国诊改试点学院开展了诊改专项调研活动。通过对先行者经验的学习和思考,为谋划我院及各部门的诊改方案的制订及实施打下了基础。
  3. 制订诊改实施方案,完善内部质保体系。我院领会诊改文件精神,将创新创业和优质校建设紧密结合。诊改小组制订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工作安排、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学院实施方案主要围绕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开展专业诊改工作、开展课程诊改工作、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培育特色校园文化等七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明确诊改工作的目标、标准、任务、进度和保障措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以专业诊改为核心,聚焦教学中心工作。各专业成立了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诊改团队。按照学院诊改方案的要求,各系部领导,根据各系部专业建设及发展情况,组织专业带头人,逐步完善各系部的诊改方案。专业诊改以实际运行专业建设数据为基础,利用人才数据采集平台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对照学院《专业诊改项目参考分解表》,与标杆学校比对,结合学院自身情况,开展专业层面的自我剖析与诊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并形成专业诊改报告。及时反馈诊改,为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数据支撑,为专业建设提供思路。
  5. 以课程诊改为重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根据学院各专业课程建设安排,在重点建设课程中遴选试点诊改课程。首批试点诊改课程均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数据收集功能,采集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活动数据,以观测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情况。基于课程建设方案和课程团队细化课程建设任务,参照学院《课程诊改项目参考分解表》,逐项对照,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保证课程建设进度和质量提升。
  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成果成效
  1. 打造两链,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学院制定并发布了“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12个专项规划,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贯通、梯次递进的规划体系。各系根据学院“十三五”规划形成了具有不同专业层次发展需求的专业建设规划。
  以章程建设为抓手,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學院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现代大学治理制度,让质量文化浸润到诊改工作全过程。学院同时修订了涉及党建、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学生、后勤等各方面的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学院章程、发展规划为核心的目标标准体系和行为规范。
  在专业与课程层面,学院制订并完善了学院、系层面的专业设置调整、资源建设、质量监控等质量标准,明确了人才培养全过程关键环节的技术规程和标准要求。学院领导据此指导各专业和课程团队编制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制度,做到了有目标、有标准、有制度、有规范,为开展诊改提供了基本依据。
  2. 瞄准定位,骨干专业建设成效突出。学院始终将专业设置、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条件建设、专业教学团队优化、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作为专业诊改核心项目,指导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结构对接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学院不断完善优化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努力打造学院的引领优势专业、重点骨干专业及特色品牌专业,构建了适应区域产业需求的、具有地方综合性职业院校特色的“三大专业圈层”专业集群。   3. 依托平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显著。课程诊改促进了学院信息化课堂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铺开。使用蓝墨云班课、职教云、超星泛雅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人数、班课数量、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持续增加。
  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实现了教学过程全监控,把课堂教学状态由“黑箱”变成了“白箱”。[2]授课教师采取上传教学资源、在线讨论、在线测验、签到、课堂表现、作业等各项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效果监测。教师可及时获取学生考勤、学习目标达成度、学生对课堂满意度等信息,并依据相关报告和预警对自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重难点进行诊断和改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参与、课后互动的分值反馈,发现差距,提高学习兴趣,努力改进学习态度及方法。
  4. 关注数据,构建质量预警机制。学院运用人才数据采集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对教师、学生、校友、雇主等利益相关者进行跟踪调查,定期开展数据分析,形成了多样化数据分析报告,如学院质量年度报告、校企共同发布的年度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等。
  学院充分利用状态数据和相关分析材料,关注人才培养过程,建构了常态化的质量预警机制。在专业建设预警方面,各专业团队依据建设标准及信息反馈,重点考量各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对接程度,校企合作功能的发挥和社会服务教师的参与度等。在课程建设预警方面,课程团队重点考量课程标准与课程所承担任务的切合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教学资源建设状态及学生反馈等。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时消除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利因素。
  三、教学诊改工作展望
  经过两年多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教学诊改机制运行,我院的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明显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持续开展的艰巨性,今后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质量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在适应外部环境、处理内部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对于质量价值的集体共识,包括文化心理要素和管理技术要素两部分;[3]以后应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有机融合高职院校发展历史、地域文化、企业文化和质量文化,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第二,以持续改进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质量标准的有效运行,确保运转更加灵活、监督更加及时、反馈更加灵敏;第三,加强校本诊改平台建设,实现五个层面信息的实时更新、专业评估、数据分析等功能,使其更具有开放性及预警反应功能,为高职教学诊改及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參考文献:
  [1] 崔岩.质量保证:成就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源动力[J].中国高教研究,2018,(8):32-33.
  [2] 吴访升. 用课程诊改带动教学质量提升[N].中国教育报,2017-11-28(11).
  [3] 陈寿根. 提升质量,制度与文化变革要同步[N]. 中国教育报,2018-08-14(4).
  责任编辑  程  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