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树木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树木学是林业院校所特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中职林业、园林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树木学 教学 实践 探索
  
  树木学在中职林业类专业中是一门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地理分布及其利用价值等方面的知识,是培养适应林业行业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在中职树木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本门课程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在中职林业类专业的树木学课程教学中从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
  
  一、以技能培养为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木学是一门直观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上要结合中职生的特点,以“实践为本、理论够用”为原则,做好课程内容的优化,突出重点,降低难度,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树木学课程描述性强,涉及树种多,名词术语繁,内容枯燥,难于记忆。在课程教学中,要淡化传统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要恰当地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调整,在理论适度的前提下,避开教学中的难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树木科、属和种的内容,降低其形态特征及其他理论问题的掌握程度,适当提高树木的识别、生态习性的了解和用途方面的知识。如,“总论”部分重点讲授树木学定义、分类原理及方法、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与树木物候观测、树木与环境、树种分布规律和树种资源与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少讲或不讲种的概念以及植物学中学过的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学拉丁文、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植物检索表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树木学的内容繁多,在“各论”中要抓住教学的重点,着重讲授我国重要的森林组成树种、珍稀濒危树种、经济树种、生态环境建设用树种和树种的分类、树种识别要点、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分布及经济用途等方面内容,少讲系统学方面的问题,分类结构以科、属、种三个等级为主,并着重放在科、属的介绍上,去掉纲和目一级的描述,植物学中学过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如树种“各论”中蔷薇科的四个亚科等内容。同时要多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树木学的方法,比如比较法、检索法、口诀法、联想法的应用等。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并不是一味的删减,而是在减少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较高的乡土树种。如,为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对南方地区将目前种植数量最多的速生桉等树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
  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生除了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道德素质外,还要掌握较强的基本技能和岗位职业技能,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中职学生学习树木学的核心能力就是对树种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学生对树种的应用能力是建立在对树种的认知能力之上,而认知能力是通过实践来完成的,因此,只有通过实验观察、野外调查、信息和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要力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知识与应用的有机统一,即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遵循“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实践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实践”旨在通过理论和实物、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采用实验室实验以及“走出去(即现场教学)、采进来(即新鲜材料进课堂)”的办法,达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强化理论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再实践”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理论教学中突出的问题进行再一次实践,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的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的交叉进行中,要注意及时总结提高,防止理论与实践环节的严重脱节。
  
  二、采用灵活性、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大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树木学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建立校园网络学习平台,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1.运用直观式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在树木学课程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缩短感性认识过程,应尽量采用直观式教学。树木活体具有数量多、形状各异、难以把握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大量的树木标本、图片等工具进行辅助教学,为此,标本观察实验、室外现场教学等直观教学方式是树木学课程教学的最佳手段之一。
  树木(蜡叶)标本是树木学课程教学中必不可缺的直观教学工具,缺少树木(蜡叶)标本的直观教学,势必减少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教师授课以及学生接受的难度,导致教学效率低、质量差,因此,要提高树木学课程教学质量,必须有足够多且能灵活使用的树木(蜡叶)标本,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多年来我校重视树木标本的收集、采购工作,目前有供教学使用的树木标本上千份,包括了我国重要的树种和南方常见的树种。在教学上,常见及重要树种的分类和识别以课堂实验观察和学生自主实验观察形式进行,对一些较难观察的树种,结合挂图和教学课件进行讲解。面对实物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边解剖边观察边启发,学生不仅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且易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教学。
  室外现场观察活体树木是直观教学的常用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配合不同章节的实践内容,把学生带到校园及周边树林里,结合活木实体进行现场讲解,并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自己观察和识别树木。开展野外课堂教学前,教师先在室内布置野外学习实践任务,并在教室进行充分讨论后再到森林现场结合活木实体进行讲解和识别,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在野外课堂上,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别树种,如:望、闻、切、诊等,同时采用个别提问或是小组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对树木的主要外观特征(腺体、气味、液体);花的大小、颜色、气味;叶的大小、形状(是复叶还是单叶);树木的高低等内容进行现场描述,或是经老师讲述后由学生自主到别的地方寻找同类树种,在实践过程中同时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此外,要求学生采撷花、果实、树技、树叶等带回实验室制作标本,并自行进行解剖观察对比,加深记忆。通过野外现场教学,学生对树种的典型特征易于识记,对树木的生态习性、树木与环境的关系、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开展野外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解决实物标本数量的不足及现场教学的局限性,在直观教学中应进一步运用幻灯、录像、电教片等进行辅助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将课程教学内容与森林实景密切联系,将实物标本及周边树林无法看到的树种展现给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

  直观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学生自行观察、自主采集标本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2.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提供图文声像等信息,将大量的、多样的信息有目的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自己的面前,这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在树木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展示大量的图像资料信息并将抽象的树木特征及术语形象化、具体化,全面直观地展示树木的重要形状和特点,使学生易于对问题的理解,增强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能在单位时间内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弥补教学时限以及直观式教学中树木品种数量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视觉、动感于一体的人机交流界面,能在计算机上实现空间形体的立体展示,以灵活、方便的人机交互方式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图片、动画的方式将树种从活体到对树干的解剖过程一步一步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了多方位的教学场景,能帮助学生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树种的形态特征。
  在制作课件时,将学生自主搜集的资料和野外拍摄的图片融入到教学课件中,增强学生自豪感,提高驱动力。课件的运用要“适用、适时、适度”。“适用”就是课件的内容要紧扣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套,使课件内容与教材内容相融合;“适时”就是在适当的时间把课件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改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感召力;“适度”就是要求制作的课件要“精、美、巧”。对课件不能过于滥用,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多依赖,也难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有不利地影响。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将挂图、实木(蜡叶)标本、幻灯等直观性教学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播放课件时,教师要注意对问题的启发,并给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对问题进行问难和讨论,只有师生互动,学生的自主性才得以发挥。树木学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3.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因树木学课程教学内容繁多,课程实践教学又受到区域分布和季节性的限制,为发挥学生个性潜能,拓展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求知欲,在树木学课程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在引导学生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时,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作适度的引导,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个别提问或开展课堂讨论。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利用网络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个人潜能都起到极大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和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虽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上“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树木学课程教学中,应建立精品课程网站,为学生主动参与、协作交流、自主探究提供学习实践平台。课程教学网站要建立在校园网站上,同时要具有内容齐全的素材和学习资料,尽可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如,设置精品图库、教学大纲库、授课计划库、电子教案库、教学课件库、教材与实践指导库、教学录像库、习题库、树木素材库、学生资料成果库、在线留言库、林木种质基因库、参考资料库等等,学生可随时登陆校园课程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并在网站上可以进行留言交流,促进生生、师生间的相互沟通。网页设计要简洁大方,并要有专门人员长期负责网络资源的维护与更新,保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此外,精品课程网站要紧扣教学内容的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进行预习、复习、练习等学习活动。
  
  三、实行实践教学与考核评价并行,执行灵活性、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过程中起到极大的导向作用,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以考核学生能力为本位,实行实践教学与考核评价并行,在考核过程中执行灵活性、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学习实践过程与考核评价并行,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力,有效促进教学。
  考核评价采用结构分制,其方式是:总成绩(100%)=平时成绩(40%)+面试成绩(30%)+笔试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由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单元测试、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综合实习等部分组成,主要是考核和强化学生识辨树种及其应用的基本功。面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每一次的直观式教学、野外现场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逐一面试,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及回答情况,给出面试成绩,把累计成绩平均分作为学生该项目的成绩;笔试主要是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能力,在学完课程全部内容后,进行一次笔试以确定该项目的成绩。在考核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学生实践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考核成绩也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周淑娟.多媒体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6,20
  [2]董奇.信息化浪潮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嬗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