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维之花在数学语言中绽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花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即思维活动的教育。数学的活力源于课堂交流,唯此,交流的学习才是富有生机和有效的。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将是思维的旅行,这样的课堂将是“鹰击长空,百舸争流”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一、自我交流――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数学交流的实质是信息的沟通和意义的生成。数学交流只有建立在个人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并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认知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所谓“自我交流”,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事物进行反复思考、质疑批判。通过自我交流,学生可以在非正式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不断地思考和修正思维的策略,发现和纠正认知的偏差,使内隐的思维过程激活和显现,实现对数学认知结构的整理和重组,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二、多向对话――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灵活运用新旧知识,在参与为自己的解答过程辩护的讨论,特别在答案不一致的情况下,学生说服持不同观点的同伴的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使学生间的思维差异得到补救,达到知识共享。
   三、言之有序――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专业性、逻辑性,体会到数学语言的独特魅力,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逻辑性强。通过教师语言的潜移默化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也是内部智力活动的工具。教学中可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如在“认识人民币”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买一张8角的邮票,该怎样付钱?学生交流:付8张1角;付1张5角,1张2角,1张1角;付4张2角;付1元找2角……不过,都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地从脑袋中“蹦”出来的答案,没有经过深入和缜密的思考,也并不去深究是否还有其他付法。对此,教师不妨将这些凌乱的答案板书出来,启发学生:看来付法不止一种,那你能将这些付法分类吗?从而促进学生有序思考。但仅此还不够,教师可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将黑板上所有的付法擦去,问学生:如果现在让你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会有哪几种答案呢?能否将所有的答案都找出来?以此推动学生经历二次思考过程,这是学生重新调整思维路径,达到思维逻辑化、系统化的重要经历,也是思维由点到线至面的“集结”过程,是思维品质优化的过程。
   四、数学阅读――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需要准确无误。感悟数学语言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言语转化”,即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这样坚持训练,学生不仅会阅读,会用准确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而且思考能力与提问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
   有效的数学阅读可帮助大脑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让数学文本对话成为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获得发展的动力,使数学阅读能力成为催动个体去寻求更多的发现、更多的创造的目标。
   五、智慧碰撞――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智慧的课堂,学生有丰满的个性,能“我思故我在”,说自己所想,写自己所思;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就拥有了智慧;学生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能独立思考,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就拥有了智慧;学习中善于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就拥有了智慧。
   总之,只要在课堂上给每位孩子提供充分思考的空间,引发学生激烈的思维冲突,让他们在观察思考中探索发现,在默想感悟中体验数学规律,在表达交流中共享、升华学习成果,每个孩子就一定会有自己的收获,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也一定会在课堂的这一片“静土”中得到孕育、发芽、成长。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