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宏喜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作者、教者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条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的课堂以“情”为中轴,把握情感的实践性、情境性、感染性和两极性,激活了课堂中诸多因素,形成了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情感氛围,学生“为情所困”于课堂,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主体性得到了发展。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氛围,激发情感
要发挥课堂情感氛围的作用,让课堂“为情所困”,首先要创造这种课堂情感氛围。我想,作为教师只有先燃着自己,然后才能撒播火种给学生,倘若自己一直在冒烟,能给学生什么呢?
1.朗读感染,以声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朗读创设出一种适合学生理解和想象的氛围,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这种朗读有时是齐声读,有时是老师范渎,有时是配乐朗读,有时是表演朗读,有时是自我陶醉式朗读。读出一种语调,读出一种感受,读出一份情感,形成一种氛围,在这种喜悦和气势的激励下,学生会积极地投入学习,同时接受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2.体态期待,以形激情
老师永远是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关注之下,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产生许多联想。同时,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希望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暗示,这样他们就会得到满足,提高信心。课堂上教师满腔关爱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激励的话,或是一个动作等传递的爱的信息被学生接受了,他们心中就会升腾起一种特殊的情感――自信,教师的期待和鼓励将形成学生逾越障碍的勇气和力量。
3.心态愉悦,以爱激情
关爱每个学生,是情感教学的焦点。每节课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是我们所追求的最佳境界。因此,我总是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态去上课;学生也怀着期盼的心态等待上课,师生在追求和满足中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
4.媒体渲染,以景激情
在教学中,我发现某种媒体能够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往往是因为这种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观可感的情景。学生在这种直观的情景中,会产生一种参与的愿望和热情。
情感氛围的形成,使学生再没有那种被动压抑的感受。在“为情所困”的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和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情景共欢乐,和老师的关爱、同学的激励共交流。
二、课堂调控,用好情感
在课堂中调控好情感是关键。课堂情感作用的调控,不仅贯穿师生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而且也反映在学生听、说、读、写、思诸方面的学习活动中。
1.情动心纯,以情激听
在课堂中听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要使学生在情感的激励推动下,用一种积极的态度专心倾听,从而提高听的能力和抵抗干扰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信息。
我们应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课堂中,我们除了要积极回答问题外,还要学会倾听。特别在别人发表意见时,要认真听,将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融合,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如有不同的看法或有补充,可等别人发言完了再提出来,且不可随意插嘴。这既影响自己的听讲,也对别人不礼貌。
2.情动辞发,以情激说
学生能够用通顺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只重视“文”的理解,而忽视了“语”的训练的教学,使得一些学生说话不积极、不连贯,甚至书面语言也显得空洞无序。为此,在课堂上创设“说”的氛围,指导说话方法,使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在讨论、朗诵、交流、表演中得以提高,并使“语”的训练落到实处。
3.情动意真,以情激写
乌申斯基指出:“初步教学的责任是要让儿童真实地观察,要以尽可能完全的、真实的、鲜明的形象来丰富他的心灵。这些形象以后成为儿童思维过程的要素。”通过观察,学生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得到不断的充实,并有着极丰富的情感色彩。观察是一切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也是写有所物的依托。在观察中,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感觉,发现了自己的独特,发现了万物的情感。
4.情动思切,以情激想
情感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儿童的世界是个充满想象的世界,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中,一切事物都充满乐趣。注意满足学生的情感要求,就能够激励他们丰富的想象。
实践表明,把握好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才能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在积极和谐的情感促动下,在如此“为情所困”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必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并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颜单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