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成成
一、问题的提出
从教十余年来,每每到复习教学开始时,总觉得力不从心。心里也非常清楚,上好一堂复习课远比上好一节新授课要难得多,尤其是经历中考之前的大规模复习之后,总会让人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复习课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促进教师和学生持续进步的需要。有效的复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脉络,达到轻负优质教学的目的。因此,有效的复习课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本文就日常复习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谈几点自己比较粗浅的看法。
二、常见的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视教材
(1)照本宣科,过度依赖
复习当然要紧扣教材,在把握知识点的基础上适度拓展,可有不少教师照本宣科,像炒冷饭一样把教材的内容讲了一遍又一遍,对他来说只是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再回忆一遍,丝毫不考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2)脱离教材,忽视大纲
有的老师不顾学情,抛开课本,随意拔高教学难度。比如:切线长定理、十字相乘法的因式分解等已删减的内容仍旧有老师花时间在补充,似乎是非此法不能解决问题,完全忽视教材的改变和大纲的指引。
2.“押宝式”题海战术
题海训练相对于应用能力、数学思想的培养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多年来一直受到有些老师的推崇,有时候甚至学校领导也会让老师根据出题者的习惯去猜测考试题目,强化此类题目,近乎“押宝”。这样的教学,其目标定位明显出错,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高分低能。
3.复习课演变成简单的习题讲评课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有关联的部分知识进行梳理,促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习题讲评课的主要任务是把习题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容易混淆的内容通过变式性、对比性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掌握。现实复习中,因为复习时间有限,教师往往是在课前布置练习,上课时讲评。上课时学生要做的事就是把已经做过的题目又重复地听老师讲一次。结果当然是让大部分学生在机械的听讲中度过了45分钟,效果却事倍功半。
4.单调的复习形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对复习课的指导和研究的相对缺乏,满堂灌、机械训练等模式简单的课成了常见的课。有的教师甚至出现简单枯燥的上课模式长时间持续的现象,严重缺乏对学生自己整理、归纳和掌握复习方法的过程的指导,学生往往会出现越往下复习越是一头雾水的状况,到最后因为不堪重负导致身心疲惫而被迫掉队。
三、对有效复习的几点思考
1.吃透大纲重审教材,把握复习的方向
《考试大纲》清晰地指出数学学科所要考的内容和等级。因此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认真钻研当年的考试大纲,详细地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复习计划,而不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备案而在学期初把一张复习计划表填满了事。编制复习计划之前,教师可以把基础知识习题化,通过测试让学生把没有很好理解、遗忘率较高、相互混淆的知识点暴露出来,然后再针对性地制定复习计划。随着复习的不断深入,教师要不断地对复习计划作出调整,避免在复习后阶段出现课前布置练习、课堂讲解练习的机械模式。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的复习方向,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有没有逐步清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没有逐步提高。只有老师的复习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才能把轻负担高质量的复习课带给学生。
2.优化课堂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曾经有一位老师这样说:“复习课就是练习听讲加小结。”其实这样做教师讲得辛苦,学生练得辛苦,其效果却不一定理想。我们完全可以尝试多样化的复习。
(1)互动式复习课
教师讲学生练是复习课当中常见的形式,但是这种课形式单一,缺乏思维的碰撞。教师可以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互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讲出自己的做法,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及时肯定、归纳学生所给解题方法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因为同伴的绝妙做法而发出阵阵惊叹。
(2)错题分享型复习课
分享别人的错误做法,可以使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错题集,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归纳,整理出比较能够说明问题的题目,在课堂上让学生对优质错题的不同做法进行评判。这种分享型的复习课模式,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3)典型例题讲评课
①对典型例题的讲解。一个典型的数学例题,往往能够把许多知识点串联起来,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讲评过程不能只是简单讲评完答案,而是要详细地分析题中的关键词、数量关系,拓展其解题的思维过程。②对普遍错误类型的讲解。对错误较普遍的题型的讲解,要让具有不同错误类型的学生上来讲题,把他们的错误摆到桌面上,先让学生自己来辨析,然后再由教师指出错误的原因,点明题目中的关键点,提出注意点,扫除学生在知识理解过程中的障碍及盲点。③对知识弱点的强化。对于卷子中反映出来的知识弱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该部分知识点产生的背景及相关的定义、定理、公式等,如果回顾后仍不能熟记,可以要求背诵记忆。做到这一步后,教师再设计一些变式题目,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精选习题,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和应用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的具备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高层次要求。而复习课在学生已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的基础上,完全有机会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精选习题不失为复习课上对学生思想方法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精选的习题往往以题组的形式呈现,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同一知识点在不同情形下的应用过程作出分析比较,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让学生逐步形成解决由这一类知识点所构建的一大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注重知识点的前后练习,深化概念复习
在一张练习纸的前半部分增加一些填空题,如:()叫做菱形。学生填完空格,菱形的概念也就复习完了,接下来便开始讲解练习。像这种简单而粗浅的概念复习在现实复习当中并不少见,充其量只是对概念的回忆,根本谈不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更谈不上知识体系的构建了。复习概念是在已对知识点经过应用的基础上,学生回过头来再看同一个概念,与新授时相比肯定有所不同,此时可以让学生谈谈概念所发生的知识背景、谈谈概念在某一块知识体系中与其他知识点的前后联系等等。对于易混淆的概念,最好是设计不同情境同时呈现,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加深印象,理清思路。
5.关注个体,因材施教
复习到一定时候,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逐渐暴露出来,并且学生之间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时的复习必须注重学生个体,加强因材施教。从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知识脉络感觉清晰还是混乱,往往有阶段性,通过反复冲突,其掌握程度呈螺旋式上升。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一旦发现某些学生对知识脉络感觉混乱,教师要及时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例题,多让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报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想法和解法,把他们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来,并加以改正,如此做法需持续一段时间。
四、结束语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和数学能力的生成。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数学老师永远要面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姚艳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考试周刊,2011(24).
[2]陆苛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