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课上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要有耐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骆广庭

  在经过了一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初一(11)班有一个叫袁某成的同学在上课中经常嬉皮笑脸,上课中自由散漫,爱讲话、打闹,在练习中积极主动性很差,甚至有时候上课嘴里还吃东西,行为习惯很不好。我曾多次找他谈话,每次他都是嬉皮笑脸,任凭你怎么说,他就是不改。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学生本身就是一个自由散漫、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再加上在以前的一次课上和我产生了误会,造成了逆反心理,所以在课上有故意捣乱行为。
  在一次体育课上,他在练习中又不停的讲话、打闹,我提醒他两次了,还是不听,我把他叫到面前问他为什么不认真练习,他还嬉皮笑脸的,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还没有个好的站立姿势,我当时火气一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这个学生狠狠痛骂了一顿。也许是我的语言过激,伤害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吧。这个学生有点急了,两眼怒视着我没有说话。看到学生怒视的双眼,我的心咯噔一下,我也没有再说什么,继续上课。学生是有错,但是我没有去调查了解这个学生,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只顾盲目地用陈旧的教育方式来教育,结果毫无效果,还出现了本节课的一幕。反思过后,在课上,按照惯例,我常安排表现好的学生去拿体育器材,这次我有意识地默许安排这个学生去拿体育器材、摆放器材,其他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老师怎么会安排他呢?这个学生当时犹豫了一下,在我鼓励的眼神下按上课的要求摆放好了器材,我抓住了这个机会及时表扬了这个学生。我观察了这个学生的表情,发现这个学生的脸上掠过一丝满足的笑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注意观察了这个学生,他没有再像以往那样,而是积极配合,并主动去拿、收器材,课堂气氛感觉轻松了许多。在后来的课上这个学生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好,不再看到他课上嬉皮笑脸和打闹的身影,也不再看到他上课吃东西了,看到的是他那张愉悦自信的脸和积极参与活动的身影。
  分析:本世纪是一个学习的世纪,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若缺乏内趋力,则习惯不巩固,习惯不巩固,则学习等于零。”他把一切学习都归于习惯的形成和巩固,这与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一致。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曲折渐进的过程,习惯的养成能够使学生收益终生。
  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其特点是聪明、活跃、有个性,但缺乏责任感与规则意识,行为与思想缺乏必要的限制。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自由”的道理上越走越远,甚至超出了社会及团体所能容纳的范围。这样的人是不能适应将来社会需求的。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良好的习惯?我觉得,习惯培养应当人格化而不能单纯的技能化。说具体一些,就是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好习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案例中的这个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造成现在上课迟到、自由散漫的坏习惯。简单粗暴的训斥适得其反,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用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而且还要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教师,作为一个特殊职业,应该负责任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塑造学生的独立精神、健全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说,师生在相互交往中,教师表现出的尊敬、诚信的谦敬语言和形体动作对学生而言作用是巨大的。我个人认为,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习惯的养成是外部刺激通过内心作用的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惯,不仅需要正确的引导,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万江三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