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玉萍
由于小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方面有的反应快理解快,有的则反省迟钝理解慢,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首先,我们要在数学练习上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就数学课而言,在教学准备阶段,不管是新授课还是习题课,教师应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数学认知能力,分析学生、研究学生,把学生大致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并要恰当把握。具体过程中尽量减少由于分层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所以,我们提出“隐形分层法”,即对学生分层的具体情况教师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针对某一节课,分层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在教学过程当中适时调整。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差异,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知识点的不同能力要求,设置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低起点、多层次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层次教学方案。
最后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精心设置支架,有效地调动各层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逐步升华为学习兴趣,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对课堂上随时出现的信息作出灵活处理,适时动态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还可以及时调整对学生的分层不当的情况。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因材施教,正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各自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环境,因材施教较好地处理了“普及与提高”“转差与扶优”的关系,努力使教学面向全体,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