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祖安
当今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生活上习惯享受优越,学习上无耐心、不刻苦;学习缺乏主动性,阅读能力较差,教学质量滞后。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获得新知识,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1.要学会边阅读边做简要的笔记或标记
常言道:“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学生在阅读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等,要动笔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这样学生既借住笔集中了自己的阅读注意力,又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2.要学会边阅读边质疑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教育学生要有质疑精神,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养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多质疑多发问能在问题的寻求过程中开拓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思维定势。
3.要学会边阅读边感悟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要善于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去品味、去感悟。学生在感悟中可以提升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能深刻地体会和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根据数学不同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知识点系统、严谨、分散,给初学者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安排特点,分类指导学生阅读。
1.数学概念的阅读指导
在数学教材中,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首先,概念提出之前的叙述部分。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利用旧知识来认识新问题,通过联想、推理来理解提出的新问题。其次,数学概念的文字。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进行字和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概念用语几个方面的理解。一是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应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读,让学生明白概念自身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得任意删改,要深入理解,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与要求;二是教材中的概念用语,书写都有严格要求,要多读、熟读、理解其义,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三是对一些易混淆不清的问题,通过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加以判断。对一些相似的概念,指导学生将它们罗列在一起加以比较,弄清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2.定理、性质、公式等方面的阅读指导
数学教材中的定理、性质、公式等都是经过先辈们的实验积累和论证推理得出来的。因此,在教材的阅读中,要培养学生从探究中分析问题,导出公式、定理、性质。在阅读时,要告诉学生学会归纳、类比、猜想、比较的方法,归纳、类比、猜想、比较是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过程,不经过类比、猜想、归纳、比较就不可能分辨出本质特征,就不可能确定事物的关系,也不能区别事物的异同。
3.要学会图形、图表信息的阅读指导
首先对于图形的阅读。一些数学理论,由于内容抽象,用图形可以使理论形象化,增强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概念、性质、定理。要引导学生阅读时,着重指出与概念、性质、定理密切相关的部分,阅读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而变化。其次对于图表信息的阅读,由于一些问题内容多、篇幅大,阅读起来比较劳累,引用图表信息是为了说明某一概念、性质,便于理解概念、性质。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培养学生从图表信息中分析问题、导出概念、性质。
三、在阅读过程中我认为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适当在课堂上安排阅读时间。教师在课堂中,要坚决改掉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要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理解,然后对其内容作一些提问,检查阅读效果,指导阅读精要。
2.控制阅读的时间和节奏。对每节课中阅读所用的时间,一般安排为老师阅读时间的2~3倍。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特别是后进生的阅读速度随机进行调整。在阅读时,应保持适当的速度和节奏。对内容不同、难易有别的教材,阅读的速度和节奏也应当有不同的要求。
3.阅读中要注重思考,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阅读的时间中应包括学生的思考时间。
作者单位:湖南省石门县新关镇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