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数学课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师仁松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对象,而是主动接受知识的个体。教学过程也不应该是一个教师教学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单边过程,要变成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引领他们进入数学知识探究的海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获取知识。
  一、紧扣教材,增强趣味,创设具有探究情景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具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枯燥的数学题目时,如果能够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将小动物作为教学中常用的单位,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开展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在开展低年级加减法应用题教学时,我用投影在幕布投影了一群小山羊在山坡上吃草的画面,问学生一共有多少只山羊。学生见到这个有趣的场景,兴趣大增,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地进入了教学情景。我鼓励学生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研究,学生很快就产生了几种结果:一种是上边的7只山羊加上下边的9只山羊,共计有16只小山羊;另一种结果是5只白山羊和11只黑山羊,也是16只山羊;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还发现:吃草的8只加上没有吃草的8只;长角的13只加上还没有长角的3只,加起来都是16只。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在教学中积极开动脑筋,拓展思考的方法,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联系生活,引导启发,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展教学
  数学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否则数学就变成了枯燥的数字。我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一是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图形,增强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而是将一些数学教学内容变身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例如我在开展“认识物体和图形”内容的教学中,没有就课本开展教学,而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选择了一批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物体作为教具开展教学。如玻璃球、乒乓球、橡皮、火柴盒等形状的小物品,用学习袋将他们装起来,每个学习小组一个袋子,在教学之前不准打开,然后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学生充满了好奇心,课堂上兴趣大增。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了学习的良好状态。当学生将袋子里的东西取出来以后,我利用学生好动受的特点,让他们将各个物体摸一摸,看看能够发现什么。这样激起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从而实现了使学生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的目标。
  三、拓展延伸,活化形式,提供数学课堂教学充分的空间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自由空间。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这种积极性如果引导到学习中效果会非常明显。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往往会采用固有的模式进行教学,压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成效不够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足够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开展探究活动。比如,我在开展“分类”内容教学时,利用投影向学生出示了一幅商店商品的摆放图,对学生进行情景启发:“到商店买东西,你们发现商店商品的摆放有没有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立刻就有学生回答说:“肥皂是生活日用品,不应放在卖毛线的柜台。”另一个学生补充说:“菜刀也应放在厨具的柜台,放在文具柜台也是不合适的。”还有的学生发现:“年画应该挂起来,否则容易起折痕。”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让学生探究的环境,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分类实用性、多样性的认识,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注重鼓励,拓展思路,改革评价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也非常重要。首先要采取激励原则。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地方回答不正确或不完整,教师不能简单否定或加以大声训斥,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教师要针对学生错误的地方,对学生开展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之处,增强认识,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对于班级后进生,要及时对他们表现出来的一些进步加以表扬,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采取分层要求进行评价。针对班级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给予评价,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发展。只要学生取得进步,都要加以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学习与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高邮车逻金胡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