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小学正是数学的启蒙阶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大目标。本文从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和体验成功三方面入手,探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课堂教学;兴趣;创设情境
  一、激发兴趣,诱导学生参与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会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情境,提供诱因,把学生那些表面的、浅层的需要,变成活动中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出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的兴趣。我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先利用课后时间和家长一起逛超市,调查了解学习用品等商品以及其购物过程,之后把教室布置成超市,展示一些商品和他们的单价,让学生模拟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读出商品的标价,于是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我们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和学生自身的生活需要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想去探究和学习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当学生学会读小数之后,我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小数点右边的数和左边的数,在读法上有何不同?再次激起了学生探求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兴奋感,从而激起至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无穷乐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多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由此出发引导学生,这样学生能从更深切的生活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小学生具有好动、好胜的特点,我们要利用这一特点,用一切可能的办法,为学生创设各种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顺应他们好动、好表现的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二、创设情境,激励学习参与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往往都是从好奇开始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动力,有动力就会有激情,就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的自主潜能就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二)利息》一课,提前布置学生到银行进行调查,让学生对储蓄存款的种类有所了解。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储户在银行里存取款的活动路线,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由于学生对储蓄都有生活经历的体验,因此马上引起了兴趣和热情,由存款引出利息,从选择存期导入利息的计算问题等等,由此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从而进一步认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又如工程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十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题的意图是通过整数工程应用题的解答,得到分数工程应用题的一般解法。
  当学生用已学过的整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列式解答为30÷(30÷10+30÷15)=6(天),教师将题中的30千米改为60千米,然后问这时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学生脱口而出12天。教师再问,如果把30千米改为15千米呢,学生往往会回答三天。此时教师没有指责学生的不加思索,也不急于习题纠错,而是让学生加上两题在自己的本子上列示验证一下,学生通过解答发现不论是换成60千米还是换成15千米,其答案都是六天,学生茫然了,急切想知道期中缘由,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过头来考察刚才的解题过程,学生会发现如果把总量用1表示,无论总量怎么变,甲每天都是完成总量的1/10。乙每天都是完成总量的1/15。两队的工效和都是1/10+1/15。也就是說与总量的多少无关,总量可以是任意千米数,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的数量关系即得到1÷(1/10+1/15)=6(天)。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悬念,使学生学习意识被疑问吸引住,在自己动手解决疑问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质疑思解迎难而上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评价得当,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定的成就感有助于学生树立学科的自信,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能对学习内容持续产生兴趣,就能达到激励学生内在动机的目的。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尽可能给予正面、肯定和激励的态度去评价。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有效地保护并发展了其个性特征。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
  如分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我初试三道题,3.2×4/5,3.2×3/8,3.2×5/7,学生会得出可以优化成小数相乘,也可以反约分方法计算。有的学生发言还可以,小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许多同学表示反对,这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辩论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统一意见。然后再让学生用最快速度进行计算0.5×4/7,1.5×2/7。这样让学业得到成功体验,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主动思就能获得成功,树立自行,激励全班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春红. 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J]. 考试周刊,2015(49).
  [2] 王宝清.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