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创新性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俞振飞
摘 要:作为初中基础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物理学科,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在深化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要取得高效,必须从自身抓起,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究潜能,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关键词: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物理学科,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它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创新活动提供了有效途径。新课标与物理学科特点的有效融合,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深化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教师要树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在认真做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创新工作方法,有效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究潜能,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进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对提升物理教学效率,实现创新性教学的一些浅显看法。
一、正确认识特征,树立全新创造性教学理念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有过精辟的阐述,他认为,“创造过程是与生产新有产物联系的具有个人独特的活动过程。”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个性特征(好奇心强,好动手;兴趣广泛,较顽皮、淘气;敢于质疑发难;乐观、积极向上,有进取心;)、思维特征(富于想象力;勤于动脑,善于假设,有主见,习惯动脑,动手;理解问题深透,自学能力强;思维敏捷、开阔。)、实践行为表现(学习扎实,讲究效率,敢于实践,融会贯通,灵活应用,自理能力强)等相关内容,在教学中正确看待学生,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性,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的实践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创设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情境和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情境触发,引导、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实现学生自我创造力的提高。例如在“测定物质密度的特殊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在常规的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逐步更换器材,明确需解决的问题,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低起点地开展创造思维,设计出多种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为学生搭建有一定梯度的思维平台,确保全员参与创造思维,人人都能创造思维。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由于教师在传统教学中,采用演绎思维训练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对许多知识的掌握不是通过亲身探究、自主建构、深化融合的学习活动获得的,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水平和技能发展不平衡,知识面不够开阔和思维没有深度现象的发生。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和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愉悦、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探究学习实践性和合作交流互补性的提升,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能量的相关知识时,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如果将发电机给电动机提供电能,总会有电发出,然后将电能输送给电动机,这样形成一个循环利用电能的过程,发电机和电动机就一直工作下去。我对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看法,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同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评价产生思维碰撞,实现自我完善。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评价对学生创造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体现教学评价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准确性等特点,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多从鼓励和肯定方面对学生进行赞赏性教学评价,从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二次评价多种途径来激励和完善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摆上重要位置,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创造思维不够灵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实验教学摆上显著位置,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提供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时机,多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多观察物理现象,认真做好实验现象的分析。如光学实验中如何呈现清晰的光路?在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为什么有的实验小组得不到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结论?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学生实践活动中,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制作、资料查询、科学实验等方面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了解当地水资源污染的现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向学生提出活动目标和要求,做好活动引导者和指导者角色,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物理教师要将创新性教学作为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教育理念,提供实践探究时机,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