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良珊

  摘要:课堂是实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而且有美的人格。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教师涉足到一个新的教学领域,在新课程理念下,每一位担任思想品德学科的老师都面临着一个如何搞好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学生创新品质及能力的培养做出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教学 思想品德 创新
  
  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加强德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人才的重要阵地。只有立足课堂,积极实施创造性教学,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思想品德课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同时养成良好的品质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情感。而要达到学科的教学目的,光靠教材中所罗列的知识及教师仅在课堂上的有限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和教师的课余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付诸行动,提高思想认识。由于学生认识意识还比较模糊、不稳定,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关键是要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发引导下产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情感,训练他们的社会观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适应社会,从而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联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设计每节新授课的导人时,一方面应尽量挖掘教材的创新要素,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动手、动脑、动口。教学时,首先,教师可预先从各类书、报、杂志、相片中收集相关资料,并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同时采用看图说话,自我介绍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讨论学习的兴趣。虽然《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丰富,但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还需通过课堂模拟教学情境,让学生担任情境中的角色,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思考如何达到情境要求,其他学生观看后作适当的评价。通过此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
  
  二、贴近生活,开展实际教育活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因此在教学中,将教学植根于真实的社会生活,让教学实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得到呈现,对引导学生用独有的心理和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的感受。如教学《爱护公共设施》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甚至在校外组织活动学生讨论做到爱护公共设施;教学《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课时,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甚至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小公园、街道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等。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可以达到引发学生内心道德情感的良好效果。
  
  三、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的教是外因,而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知识的增长,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思想、情感、意志的培养,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想和实际活动,如果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就会失败。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自己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
  
  2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教师注入式,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倡导启发式教学,创造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教学方法要充满情趣
  懂得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一个精心的设问,一个及时的鼓励,一个动听的故事,一个巧妙的板书等等,这些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创新品质教育,应体现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多问多想,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各种道德现象。作为教师,在对学生的道德评价上,不应以教师的标准答案为唯一的标准,而应采取多维的、开放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道德行为能力,选择行为起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的世纪新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7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