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旧题新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丽糖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问题解决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的,而且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学习中,问题解决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是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第一步。因为问题情境的设计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动机,而且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促进学生解决真实数学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解决”课题研究中,我校教师在如何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成了许多精彩的课例和片断。虽然同行的教学经验论文中有所介绍,但少有专题论述。笔者在对自己个人的“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进行专题总结时,发现许多现代教育理念与古人也有相通之处。如我国的古代儒家教育经典《学记》指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启发诱导(喻)。他们总是引导(道)学生学习,而不是强迫(牵)着学生学习;总是鼓励(强)学生学习,而不是压制(抑)学生学习;总是启发(开)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达)告诉学生结论,我们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也应如此。
  
  一、激疑引趣――道而弗牵
  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如果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能设置一个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那么将大大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思考,探求新知。设置这种问题,在于从兴趣人手组织教学,使学生进入情境,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导入,教师先让学生举出能被3整除的一位数和两位数,再让学生举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如234)后,教师故意激发学生:“你们说出这个数太慢了,老师以你这个数为基础,就可以说出一大堆能被3整除的数”同时边说边板书:243,342,324,432、423、234342、324243…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你“你们相信吗?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样的问题情境既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经验提出了研究新问题的材料,又激发学生研究新问题的兴趣。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还用老师牵(强迫)吗?课堂问题情境,是指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引起学生积极地探索和思考,以求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气氛。课堂问题情境不仅仅包含着问题,还包含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方式,包含着教师的启发、鼓励、激发、暗示、点拨,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整个课堂的动态表现。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因疑而生趣,因趣激思,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二、实践应用――强而弗抑
  
  在数学课上,学生要把习得的知识转变为技能,需要反复练习和应用。单调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注意设计贴近生活、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活动情境,就可以克服学生在应用、练习方面的情绪障碍。例如,在上“质数和合数”的复习课时,接近课的结尾,好些学生已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了,这时如果老师用批评的方式强行组织教学,是不会有效果的。我抛出了这样一个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最近更换,新的电话号码就藏在下面这道题同里,看哪位同学能迅速正确地找到答案:
  (1)第一位数字比10以内的最大的质数少1;
  (2)第二位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
  (3)第二三位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与最小的质数的差;
  (4)第四位数字是15和10的最大公约数;
  (5)第五位数字比最小的质数少2;
  (6)第六位数字是4和8的最小公倍数;
  (7)第七位数不是质数也不足合数。
  结果。使已经有点倦意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重新调动起来,课堂学习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贴近生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而不要用压制的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帮了大忙。
  
  三、深化拓展――开而弗达
  
  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启发性。这些问题是学生不能用现成的方法可以解决的。必须经过自己积极探索,或者在老师的指导学习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创设开拓问题情境时,必须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要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依据,估计学生可能会怎样想,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想的方向,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创设问题情境,既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不使他们感受到高不可攀,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跨度,选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比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老师设计了一个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的题目后,然后问:“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不少更好的学生信口回答180+2=90度。又问:“对吗?量量看。”通过度量,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使学生明白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既启迪了学生,又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可谓开而弗达。
  上述课例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在深化拓展方面巧妙设疑。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积极活动状态,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由此可见创设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要尽可能多引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十分有益。但也不要牵强附会,而要自然贴切,有机结合,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为准。
  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方法。但创设问题情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中是否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来决定。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很多,不过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要为日的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目标,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要为创情境而创情境,否则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海沧延奎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7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