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周易》中的管理哲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试图结合西方管理哲学理论,如科层制、目标管理来论述其在《周易》中的理论根源,从而体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性问题。
  关键词:周易;管理哲学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276-02
  一、科层制:《周易》的管理体制论
  《周易》产生的时代是宗法时期,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百官管理组织,这可看作是我国古代科层制管理的萌芽。而《周易》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完备了这种理论,从而使处在萌芽状态的科层制理论成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序性。《周易》的有序性有赖于其自身的有序性。它本身的有序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六十四卦的有序性。二是事物发展演化的有序性。《系辞》讲,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三是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本身也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基本上都是由阴阳二爻组成。而六爻中有上中下的天然顺序或秩序并分别对应着天道、地道、人道。这种有序的结构以及结构的有序性,
  (二)层次性。基于有序性,《周易》的层次性更为突出和明确。这体现在管理上表现为强调分层管理,其管理主权范围内的主性和能动性,而同级部门问则强调协作配合。《系辞》指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首先指出了在层次管理中,“天”是不同层级的最高点,而“天”在这里就指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君。《说卦》中“乾为天。为圆,为君”,把广大的臣民放在下层之中。这一思想在《序卦》中有更为深刻的阐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二、目标管理:《周易》的盛德大业论
  以科层制管理为体制的《周易》,它所主张的管理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盛德大业。“盛德”首先反映圣人和君子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即圣人体道,而这个道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之道,体会了这个道,就具备了显诸仁、藏诸用的崇高美德。其次指不断更善日日增新,认为“日新之谓盛德”。盛德可以看作是《周易》德治或政治的管理目标或管理理想。“大业”即富有,指经济的富足。概而言之,盛德大业主要是指政治和经济上取得丰硕成果,而这就是《周易》的管理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崇德:《周易》对道德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易传•系辞》作为阐释经文的重要篇章对德更是推崇有加,指出“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翼》,德之制也。”对树立道德的基础,施行、修养充裕道德的方法及巩固道德的途径,检验道德的标准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对六十四卦中的近三分之一的卦用道德来解释,表明其对道德、对盛德的高度重视。
  大业:《易经》六十四卦本身的目的就是要为成就大业的,提供关于事物吉凶、追求行动而获得成功的参考,实际上,“大业”正是《易经》本身所追求的目标或理想。从《易传》的解释来看,对大业、事业的定位不外乎“富有”,即经济强盛。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敛财,二是理财。现代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要素也始于此。既追求经济效益又注重怎样实现经济效益。
  总之,《周易》以盛德大业为管理目标,试图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治国平天下国富民强的政治目的。而现代目标管理的精髓就在于社会责任感和经济利益最大化。《周易》的盛德大业既是以德来营造社会责任感,以大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和手段。
  三、阴阳之道:《周易》的管理决策理论
  决策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决策是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周易》对这个问题也有较为令人满意的答复,在它看来,要决策使决策有针对性、实效性、长远性就要进行预测,即以预测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果断决策即决定行动。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认为“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因此,这就为管理预测提供了方便和基础。《易传•系辞》讲“《易》于天地准。故能弥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预测是决策的第一步,预测一定要观天文,察地理,即详细了解管理的环境、对象、过程及方法等各方面条件,对这些条件做到心中有数,“知幽明之故”,然后据此来做决策。进行预测还要依据阴阳之道,阴阳之道是《周易》最基本的一对范畴,整个《周易》可以说始于阴阳终于阴阳而由阴阳组成,而阴阳变化的阴阳之道就是预测的基本规律,阴阳之道为预测依据时主要是指规律之道,正是这个规律之道可以为决策、预测提供方便。故《易传•系辞》讲“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这是对阴阳之道对预测作用的极好解释,在它看来知阴阳之道、事物发展规律,就知刚柔相推之理,于是就能知天地变化,能“探颐索隐,钩沉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系辞》)。“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从而为预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于《周易》来说,其预测基础―阴阳之道就是要细于观察,善于类而明于变化。从决定行动来看,《周易》主张要坚决、果断的行动。管理大师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在《周易》看来,决策所遵循的既是阴阳之道,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事物的发展规律来判断和预测管理行为,揭示出管理决策的精髓。
  四、管理领导力:《周易》的管理主体论
  现代管理者应具有多方面的领导能力,其中的变革能力和协调能力《易经》中有这样的阐述:变易(变革)力,“易”就是变化,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周易正义•序》);《易传》也讲“生生之谓易”(《来辞》),认为易就是变化,变易。变易亦即变化、变通、改革之意。这成为其管理的主要方法。《周易》主张对于过时的方针、政策、制度要进行改革,因此管理者要具有审时度势,变易的能力。《周易》提出了几条基本原理,一是要顺天或应天而变。这是说,变易革新要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进行,不能逆规律、逆历史潮流而行,指出要“广大配天地”,主张“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易传•象》)。二是要顺时而变。指变易、变革必须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当的时机,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只会徒劳无益。《易传》指出“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要求变通、变革适应四时的变化,一旦时机成熟,环境允许,就要尽快地实行革命;如果不成熟,就不能急于变易,如果已经开始变易,也应马上停止。所以,它要求“时止则止,时行则行。”三是要应乎人。这是变易改革成败的关键,因为“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易传•象》),所以,《周易》在顺乎天、顺乎地、趋于时的基础上,还要应乎人。协调力。无论哪种管理,都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实际上,管理就是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这其中尤其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要旨,也是《周易》所推崇的管理方法。它提出协调的中和、平衡思想,认为“保合太和乃利贞”(《易经•象》)这同孔子的和为贵以及《中庸》的致中和思想极其相似。
  
   作者单位: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徐晶(1974.09― ),女,黑龙江虎林市人,牡师院办公室干部、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易研究》,1995年第四期.
  [2]《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四月第二期.
  [3]《决策研究》,1996年第三期.
  [4]《中国软科学》,1995年第五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7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