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技术创新的哲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技术创新的哲学本质的思考,并对其特征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实现技术创新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整体性与关联性的统一、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使技术创新运作科学化。
  关键词:技术创新;哲学本质;科学化;统一
  中图分类号:N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313-02
  
  关于技术创新的定义,一般地说,“技术创新是一个以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为目的、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的、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或过程。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资源的产业资源整合的过程和结果。”[1]经济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始终贯穿技术创新的全过程,谋取商业利润是其唯一目标。就技术创新解释的主要观点,主要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探讨技术创新问题,而缺少对技术创新的哲学反思,对技术创新的特征探讨得也很少。因此为了使技术创新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通过从哲学的角度来把握技术创新的本质,深化对其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在实践中把握技术创新运作的规律和方法。
  一、技术创新的哲学本质及特征
  技术创新作为主体参与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根据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应从主客体两方面来把握。从哲学角度看,“技术创新是指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在创新环境条件下通过一定的中介而使创新客体转换形态实现市场价值的一种实践活动。”[2]据此,技术创新应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创新性。可以说,创新性是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首先,参与的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即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的知识基础和创新思维方法、从事创新性实践的积极性等。没有主体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就无从发展。其次,在技术创新的实践活动中,创新主体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把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潜在的经济价值变成直接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从事创新活动的任务就在于创造出新工艺、新产品,最终满足生产上的应用和市场上的需求。可以说整个技术创新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创新设想的提出和确认,到技术开发,再到技术成果有效应用于市场开拓,都是创造性的活动。可见,创新性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2、社会实践性。社会实践是技术创新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也是技术创新得以实现的现实基础。技术创新产生的过程是一个经济社会过程,因为技术创新的发生经常不是任何深思熟虑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结果,而是工程师和其他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人员的发明和提出的改进意见的结果,或者是用户建议的结果,因此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它是“潜在的”生产力而不是“现实的”生产力,技术创新就是要把这种“潜在的”生产力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的社会化过程;同时,技术创新又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才能实现,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相比,技术创新更贴近现实的社会生产生活。
  3、历史阶段性。基于社会实践的技术创新,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技术创新的具体目的和方向及手段等都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阶段性变化。如,工业化时代,在物质财富相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而言是匮乏的,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和方向是大规模的“粗放型”生产,以便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由于传统的工业化技术模式在使人们获得快速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严重地损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将人类社会引向不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因此,人类必须改变原来的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技术模式。于是,发达国家在进入“后工业社会”时代,其技术创新将转向了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品“集约型”生产,转向高新技术领域。
  4、风险性。一项重大创新出现之后,往往会有一系列后续的创新紧跟其后,形成创新群,从而引起新产业的成长或老工业的演变。而这个创新群是一个由诸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网络构成的非线性系统,因而使技术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主要表现在:技术、市场、收益以及创新制度环境是不确定的;在创新过程中,相关技术经济问题不可能完全消除;准确地预测和追踪行动的结果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此类不确定性的存在,使技术创新成为一种充满风险的活动。
  二、技术创新运作的科学化
  1、实现技术创新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技术创新涉及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产生及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等一系列活动,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如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和政府部门等。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创新主体只能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参与创新活动的企业。只有企业才能保证技术创新所需的人、财、物的大量投入,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要想成为创新的主体,必须具备开展技术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企业家、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学习和掌握各种相关知识的认识能力和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的实践能力,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企业就不能成为创新的主体,而只能称其为工厂。所谓创新客体就是进入创新主体实践范围内,被创新主体利用、控制、改造的客观对象。技术创新的过程包含着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方面,主体客体化是指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在创新客体的内在规定性作用和影响下,逐渐与创新客体相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中的工程师、企业家等需要及时调整思路、策略,使客体适应主体的需要,从而实现创新客体的主体化。技术创新正是在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辨证统一中实现企业商业价值最大化。在一定意义上,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创新主体不明确,创新能力不强;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阶段后,企业制度和功能不完善,又进一步阻碍了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因此,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家创新系统,是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出路。
  2、实现技术创新的整体性与关联性的统一。技术创新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它作为一种人对自然、对社会的改造过程,其内部由众多的要素与阶段构成,这些要素和阶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才、资金以及各种研究基础等投入要素是个最基本的内在系统;此外还包括市场特性、自然环境以及政策、法律等诸多外围要素构成的外在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我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其整体性和关联性的统一,既要实现其内在系统与外在系统相统一,又要实现内在系统各要素协同发展。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构成技术创新系统的主环境,技术创新目标的确定,要以市场需求、消费者偏好、经济增长状况为出发点。人才是这一系统中最积极最重要的要素,而“企业家是真正的创新的主体”,惟有企业家才能够将各种不确定的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有效整合,并予以现实化。因此,要特别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以及大批的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要使现有技术基础和创新手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系统整体联动和协同的效果,远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这正充分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
  3、实现技术创新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社会经济需求成为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条件和主要目标,新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间的竞争会促使企业去不断地改进技术、加强技术创新,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和新服务。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竞争己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发展是硬道理,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所以国家的振兴最终必然要落到技术创新上来。因此技术创新具有必然性。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又使技术创新具有偶然性,这会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变得曲折和复杂。因此,作为一个现代的创新主体,应该善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中及时捕捉各种偶然现象,并认真加以分析和验证,以增强技术创新实现的可能性。发明者和企业家应该善于准确把握最新技术发展的动态和发展方向。创新主体在确定具体市场目标时,应尽量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融入到创新产品的设计中去,并将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融入到满足用户的需求中去。从而,实现技术创新过程中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马俊(1984- ),女,安徽淮南人,合肥工业大学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其荣.技术创新的哲学视野[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3]夏保华.论作为哲学范畴的“技术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8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