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职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永晖
语文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人文素质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职学校的年年扩招,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学生素质整体有所 下降的情况。在此背景下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探寻新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多媒体技术对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及观念提出的新要求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主导主体说”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核心,对课文细分缕析,教学过程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在公开课里得到体现。这是因为几千年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但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小组媒体教学法、微型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并举的局面,迫使教师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对教学过程重新设计,这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学生”模式转变为“教师―媒体―学生”模式),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角色发生转变,即由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单纯地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启发者和引导者。而学生也要从传统教学中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自觉地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的角色表现为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品质的示范者;教师是学生的师长和引路人,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
二、多媒体技术下中职语文教学对策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可以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把教材中某些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理性知识,利用计算机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借助计算机网络与学生进行“人机交流”,变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宏观,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集图、文、声音、动画、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为一体的优势,从根本上改善了学生认知环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皮加几幅挂图”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变得活泼而富有动感。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图文音像资料,鲜艳的色彩,生动活泼的界面,逼真的音响效果,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使注意力延长,利于学生的深度观察与发现。
2.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多媒体工具的运用,极大地拓宽了中职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科认识。如今,数码相机、扫描仪、数字信号等的采集、存储、传递及利用在校园内不再神秘。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工具、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取大量的诸如反腐倡廉、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等教育素材,将它们编辑加工成以“法制天地”“美丽的校园”“爱我家园,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德育影视教材。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讨论,使学生能够正确分辨善与恶、美与丑,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用音乐的声和图片的形去刺激学生感官,调动了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在创造中塑造美。在教学中,教师通过Windows下画图和PowerPoint、Autoware、Acdsee等图像处理工具,Mvbox媒体处理工具,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在相同的图像片断中,运用不同的音乐和播放速度,会得到怎样的不同渲染效果?”,使学生在不断创造中发现美、创造美,既让学生掌握了现代技术在创造美中的应用价值,又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促使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它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多媒体技术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决不能把它只看作是学校新增的一门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去教、去学、去考,而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把多媒体技术课程开办成与各学科整合的开放性课程。让学生自主地利用计算机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上网查阅、下载各种电子报刊等有应用价值的资料,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多媒体技术课是一门实践学科,它与课程的整合,必然产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大胆创新。文档排版编辑、多媒体创作、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制作、电脑作曲、数据库管理、甚至动画制作等无一不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利器,学生在实际运用创作中都会显示出惊人的创造能力。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学习目标问题,应用网络环境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利用信息资源获取、传播、处理和应用信息,正确认识和理解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一般能力的培养。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生的想象力是随着表象的积累而不断发展的。没有展开合理的想象,肯定不利于词句的理解和语感的培养。教师借助多媒体画面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了语言文字的表现内容,刺激诱发学生产生合理的想象,并在想象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的构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意义建构全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许多学生解词、造句、阅读或说话,都包含着“直观”的因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努力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重视形象感染,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挥协同作用。而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动态和演示效果,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体育运动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2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