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理想课堂呼唤人文关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娟

  课堂永远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孩子在课堂上的状态将直接影响形成未来人才的质量。而当今课堂,教师却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学生则被无形的压力包围着,孩子的身心受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虽然这样的模式有助于文化的延续,但是,面对我国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我们将不能回避问题的存在,改造我们的课堂将刻不容缓!笔者心中的理想课堂应该是机智、灵动、自由的,孩子在老师的人文关怀下创意表达,师生间不断有着思维的碰撞,孩子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不停绽放。只有这样,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才能担当起培育拥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起始年级,开个好头事半功倍。下面就结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的教学例子来谈谈我是如何来实施的。
  措施一:欣赏――引爆孩子的潜能
  有人说:“人不是为了打败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而是为了得到赏识来到人间的。被人肯定、认可、欣赏所带来的成功,就能满足他被尊重的需求,这就像枯萎的庄稼见到了阳光,会迅速引爆了他的潜能。”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让我们用淳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拥有成功的乐趣,都划出人生幸福的起跑线。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灵才会长出快乐、自信、坚韧,才会唤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微笑,才有可能发挥他的潜能。否则,自卑、狭隘就会杂草丛生,学生超越教师也就只能成为遥远的童话。因此,阅读课上,我经常给孩子讲《小狗钱钱》这本适合小学生的心灵鸡汤,一起分享吉娅的转变和成长,没想到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在这阅读中得到了洗礼!课堂上不再死气沉沉,每个孩子的小手举得高高,笑脸都涨得通红,我知道我真诚的鼓励,已经将这群孩子的潜能引爆了。
  措施二:平等――有效的心灵对话
  1.树立信心
  平等的心灵对话给课堂充满无限张力。这是在强调学生的自然天真性,鼓励学生自发的表现,把“自我表现”放到第一位。而课堂上成功的评价就是一种强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引导学生树立超越自我、超越教师的信心,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愿望。苏霍姆林斯基也提醒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课上我多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并让其说说:“你哪里值得别人学?他哪里值得你学习?”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还常用语言来激励学生:“今天你的回答真响亮,明天你会更行的。”“谁想给大家露一手?”“好好加油,你一定会读的很棒。”“你的想象太丰富了”“你真是天才!”“这一点老师都没有想到!”这样就能调整好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态、习惯,使精神境界的表现富有时代的魅力。
  2.对话自由
  孩子是金子,本就闪烁着光芒。如果师生间能敞开心灵,充分的对话,就能开掘出他们无限的智慧,同时也使有限的课堂时空得以扩张。因此,我很注意对话。首先,我给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允许学生无论何时都可打断老师的讲课,说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其次,我给学生“说自己话”的权利。我经常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鼓励他们怎么想就怎么说,还鼓励他们上台当“小老师”,敢和教师对话,敢挑教师的毛病,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等。如在教学第二册《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课文中兔妈妈把蘑菇奖给了小黑兔,因为它敢和高手比。这时有位学生举起了小手,他说:“我认为小白兔也能得蘑菇,因为它知道肯定比不过骏马,所以它才和乌龟赛跑,而且得到第一名。”这时另一位学生补充说:“比过了乌龟,明天才能和其它小动物比。”“哦,原来那还是一只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小兔呀。这当然能奖蘑菇了。”我朝他们会心地笑笑。最后我还注意培育学生“话说自己”的策略。平时我说得最多的是:“把你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好吗?”“你的灵感来了吗?”“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吧!”在组织小组交流后,学生相互讨论、辩论,从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只有给学生相当的自由,才能养成其进行大胆平等对话的意识,才能充盈地展开其个性的思维,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有无限的张力,学生有无限的智慧。
  措施三:尊重――给予想象的自由
  1.倾听孩子的梦
  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在他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扑棱着翻飞的诗性。而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多彩的梦而存在的。让我们也拥有一双“儿童的眼睛”,微笑着面对这些天然智慧的闪光,倾听每一个孩子的梦。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高高托举儿童的“五彩梦”。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学当小诗人”,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第二册《雨点》这一课时,一位学生作了一首《雨娃娃》的小诗:(下转第52页)
  (上接第53页)
  雨娃娃跳到花瓣间,变成颗颗晶莹的珍珠。雨娃娃蹦到伞顶上,在伞顶上转起了芭蕾舞。雨娃娃打在玻璃窗上,像乒乓球奏起了交响乐。雨娃娃钻进泥土里,让种子更快地生发芽!在教学同册《鲜花和星星》一课后,有位学生也试着编了一首《雪花和灯光》我最喜欢冬天漫天的雪花: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真比夜晚的灯光还多。到了晚上,雪花睡了,我数着点点的灯光:这里一点,那里一点,真比漫天的雪花还多。在这“学当小诗人”中学生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潜具的悟性得以唤醒。当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语文,用各自喜欢的方式宣布只属于“我”的与众不同的发现时,老师一定要耐心倾听,这样智慧的幼芽才能孕育而升。那么就让语文课堂成为儿童“梦”的故园吧!
  2.让孩子永远充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什么”“为什么”是两个充满魔力的词,它们是孩子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可是当孩子的问号变成句号后换句话说,学生富有创意的突发奇想没有了,闪烁在他们眸子里的火花就会渐渐熄灭。因此我鼓励孩子要善于质疑,只有在质疑中思维才会不断拓宽。因此我经常要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探讨、合作学习。在教学《咏华山》一课时,课一开始我问:“小朋友,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本以为孩子会问:“为什么要咏华山呢?”哪知一位学生竟问:华山到底有多高?你看孩子们这种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的思维方法,真值得我们为之喝彩。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思维的敏锐;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看问题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想到课文写不到的地方。这种创造思维正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新世纪的教育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思维碰撞与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的过程。让孩子的脑海中永远都充满“?”吧!
   总之,理想课堂呼唤人文关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他们所有的感知、情感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智慧的火花才会迸发,潜能才会被大大的激发。改造我们的课堂,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中永远住在春天。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跨世纪教育的呼喊。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