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抓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彩秀

  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新的教学方法大显身手,新的评价体系已逐步形成,学生素养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张扬。广大语文教师能够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独特的精神风貌站在课改前沿。成为课改浪潮中的弄潮儿。
  课改以来,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入学习,努力探索尝试。语文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观念由原来关注的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演化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统一。教学角色由原来的师讲生听、师问生答转变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由讲读式、讲练式、串讲串问式变为一种交往,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在情境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教学方式由过去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本书”进化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电视、网络等手段辅助呈现学习内容。使语文教学出现生动形象、蔚为壮观的状态。评价的导向积极向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过去教师一人主宰课堂转变为教师成为评价的首席。课内。外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如何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抓标务本,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
  认真学习新课标,准确把握课标精神,要树立“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观念,还语文以本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辨证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关系,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语文教学新境界。
  
  2,细化过程,不断优化课堂效果
  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效果。我们要紧紧抓住课堂40分钟不放松,分秒必争,分秒必得。不管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怎样的教学风格、教学手段,都万万不可忘记,课堂对语文来说,就是“圣坛”,是发源地。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有益的方法,达到学有所思,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叶圣陶先生提出“理解第一”的原则,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渠道。让学生将自己“意会”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言传”,提倡呵护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同时还要“咬文嚼字”,抓住语言文字这条底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掌握学习语言的方法,提高语文能力。只有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内外结合,语文教学才会引来万紫干红的春天。
  
  3.不断创新,促进语文课型和谐发展
  语文学习的重点在“文字”,尤其在作文,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功夫必须下在“读写”结合上。最好的“读写”结合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寻找课文中读写的最佳结合点,巧妙的进行设计,并使阅读、写作各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阅读中不忘渗透作文,作文中又不忘阅读。阅读部分中的材料可作为写作训练的范例。读写作业设计必须贴近生活,走向开放,关注实效。它必须根植于文本,拓展于课外,提高于创新之中。同时要重视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的教学。要真正将其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借鉴成功、优秀的案例,认真备课;搜集相关资料,认真上课;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科学定位,走向建构性教学
  语文教学面对新理念、新课程和现代信息技术,该如何定位?那就是融入新的教育理念坚守“本土”的语文教学。教学中应抓住“两点一结合”。“两点”一是训练,训主要指教师的设计、指导、启发、示范和必要的讲解:练主要指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训的目的使学生想练、会练、练好,以训导练,以练为主,训练结合。二是熏陶感染。它蕴涵着广袤的课程资源对学生学习的作用,课堂情境的营造对学生的激励和唤醒。教师的语文素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生生对话对学生个体感悟的促成,学生的自我积累和陶冶。“一结合”指将训练和熏陶感染有机结合,达到有效训练。让学生自主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训练成为自己积极投入的自我训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将训练内容赋予情意化,化为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将语文学习融入到生活当中,彰显有用性,认识到课堂是语文实践的一个窗口,一个平台,生活才是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作者单位:陕西省长武县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