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纲要》颁布10年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玉华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10年来,教师在选取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时,范围已较广泛,但各项内容不够均衡;随意性较大,往往倾向于回避自己不熟悉的内容;难以确定相关科学知识的内部结构及其年龄适宜性。建议教师在选取科学教育内容时要注意内容的广泛性、科学性和难度的适宜性。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课程;科学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9-0012-05
  
  有关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不同国家有不同规定。198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以下简称旧《纲要》)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为六大学科,其中“常识”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主要课程。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为五大领域,其中科学领域既包括旧《纲要》规定的“常识”内容,又纳入了“计算”内容。《纲要》未对科学教育的内容作更具体的规定,这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挥空间。《纲要》颁布10年来,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教师是如何选择科学教育内容的?这些教育内容对幼儿的科学学习有什么影响?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分析10年来《纲要》的贯彻情况,思考科学教育内容适宜性问题。
  
  一、教师选取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特点
  
  《纲要》虽未对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作更具体的规定,但其对科学教育的要求表明科学教育内容具有广域性与多样化特点。例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表明科学教育内容选择范围广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作为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对象;“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表明数学教育是科学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表明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是科学教育的内容之一;“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表明自然环境是科学教育的内容之一。科学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常识教育或数学教育,也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其内容更加宽泛、灵活。当然,内容过于宽泛往往会让教师在选取教育内容时感到困惑。“在当前的幼儿园课程领域,没有哪个领域的内容像科学领域那样广泛和庞杂,这使得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成为困扰实践工作者的‘瓶颈’问题,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根据《纲要》的教育理念,合理选取科学教育内容,成为幼儿园教师和学前教育研究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了解当前教师实际选取科学教育内容的情,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请154名幼儿园教师列出自己曾选择过的除数学之外的科学教育内容。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同时结合对教师的访谈和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教师选取的科学教育内容呈现如下特点。
  
  1、选取范围广泛但内容不够均衡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选取的科学教育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生命科学,即与生命物质有关的科学内容,如动植物、人类的生长变化等。二是物理、化学科学,指与物理、化学有关的科学内容,如水、磁铁、光、溶解等。三是空间科学,指有关宇宙空间的科学内容,如地球、太阳、宇宙等。四是生态环境科学,如天气、季节、环保等。五是科学技术,指有关科学技术产品的科学内容,如家用电器、通信设备、小发明等。选取各项科学教育内容的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环境科学(84.4%),生命科学(75.3%),物理、化学科学(68.8%),科学技术(39.6%),空间科学(29.2%)。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与旧《纲要》指导下的常识教育内容主要为植物、动物、自然现象三个方面不同,10年来教师们逐步践行《纲要》的科学教育理念,科学教育内容的选取范围更加丰富和广泛。教师不仅依然重视传统的科学教育内容,如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科学,而且将选取范围扩大到了物理、化学科学,空间科学,科学技术领域,且对物理、化学科学的重视程度直追两项传统内容。可见,随着《纲要》科学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教师更倾向于多方面选择科学教育内容,依托多领域科学知识促进幼儿发展。
  虽说在科学教育领域,教师所选择的内容范围日益扩大,但各项内容的选取比重差异较大,存在不均衡现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选取内容的比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1)。进一步的多重比较表明,选取生态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化学科学的比率显著高于科学技术和空间科学的比率,选取科学技术的比率又显著高于空间科学的比率。可见,虽然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教师更加注意广泛、灵活地选取科学教育内容,但选取科学技术、空间科学的教师仍然较少,说明教师对各项科学教育内容有较为明显的偏爱倾向,科学教育内容没有真正广泛化和丰富化。《纲要》倡导的“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的理念有待进一步落实。
  
  2、随意性较大,倾向于回避自己不熟悉的内容
  调查发现,教师对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在较大程度上受现实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首先,物质材料的局限会影响教师对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许多教师倾向于根据本班现有材料确定科学教育的内容。其次,他人观点会影响教师对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当要公开展示科学教育活动时,大部分教师会选择物理、化学科学。一位教师很坦白地说:“物理、化学内容更方便组织探究活动,而季节、气候等内容虽然指导起来很方便,但没啥可探究的,通常要教师直接告诉幼儿,容易被观摩者认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后,教师自身特点会影响其对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许多教师会根据自身对科学知识的熟悉程度选取科学教育内容,避开那些自己不太熟悉的内容。
  
  3、难以确定有关科学知识的内部结构及其年龄适宜性
  观察发现,在选取科学教育内容时,教师一是难以把握科学教育内容的年龄适宜性,二是较难确定有关科学知识的内部结构。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对科学教育内容的把握还不够准确,不能确定其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有许多科学概念我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探究到什么程度合适。研究者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具体指导?比如明确告诉我们哪些科学概念值得教师组织幼儿去探究,小、中、大班幼儿分别可以去探究哪些科学内容。”另外,幼儿对很多科学知识的探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不同阶段对同一科学知识进行多次探究。也就是说,同一科学知识很可能成为不同年龄段幼儿共同的探究内容。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清楚了解相关科学知识的内部结构及其相应难度层次,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准确判断适合的年龄层次。然而,由于许多教

师自身的科学素养比较薄弱,他们对许多科学知识缺乏全面把握,很难准确分析科学知识的内部结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在实践中难以对科学知识进行难度区分,使得科学教育内容对特定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过难或过易了。
  
  二、从幼儿学习情况看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适宜性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可见,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1、从幼儿的学习表现分析其适宜性
  为深入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我们在数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共收集到近30个科学教育活动的录像,从这些活动录像中共选取了76名幼儿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这些幼儿学习表现情况的分析探究科学教育内容的适宜性。76名幼儿中有小班幼儿12名,中班幼儿32名,大班幼儿32名,平均年龄为4.6岁。幼儿的学习表现分为四个方面:(1)学习兴趣,即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探究兴趣和热情。(2)学习独立性,即幼儿独立探究活动内容的能力。(3)学习坚持性,即幼儿对活动内容保持探究兴趣的时间。(4)学习创新性,即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力发挥水平。各项学习表现均采用五级评分法,五级为很差、较差、良好、较好、优秀,分别赋值为1、2、3、4、5。我们以五类科学教育内容为自变量,幼儿的学习表现为因变量,对这些活动录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科学教育内容中,幼儿的学习表现均良好,除学习创新性外,各项均值都高于3.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五类科学教育内容中幼儿的学习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一是可能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特别广泛,尚未出现明显的兴趣倾向与探究偏好;二是可能教育内容只是教育活动的载体与依托,传递这些内容的方式与手段才是导致幼儿不一样学习表现的主要原因。因此,从幼儿学习表现角度看,五类科学教育内容不存在适宜与不适宜之分,均可以成为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内容。
  
  2、从幼儿的学习结果分析其适宜性
  我们又以科学教育内容为自变量,以幼儿的学习结果为因变量,探查科学教育内容对幼儿学习结果的影响。幼儿学习结果分为三个方面:(1)科学知识掌握,即幼儿对科学活动蕴含的科学知识或概念的掌握程度。(2)科学方法获得,即幼儿对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3)科学精神和态度发展,即幼儿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方面的养成和发展情况。各项学习结果也采用五级评分法。统计结果见表2。各项均值大多在3.0以上,表明不论是哪类科学教育内容,幼儿均获得了良好发展。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科学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学习结果的差异不显著,即从幼儿学习结果的角度看,五类科学教育内容不存在适宜与不适宜之分。
  
  当然,在教育内容适宜的前提下,还需要教育方式恰当,才能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三、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取的建议
  
  基于现状,我们认为教师在选取科学教育内容时应注意如下三点。
  
  1、广泛性
  《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与丰富性,一方面是因为在幼儿期,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领域,内容十分广泛,只有为幼儿提供广泛而丰富的科学教育内容,才能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科学教育要为幼儿将来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而丰富的科学教育内容有助于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知识,了解各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结构,对后续学习有利。此外,从上述有关科学教育内容适宜性的研究来看,五大类科学教育内容均适宜幼儿探究且适宜程度相当。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幼儿选取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内容,以反映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多变性和自然科学本身的广泛性。
  实践中有些教师会依据现实情况或自身熟悉程度来选取科学教育内容,这往往是由于材料准备较困难、时间精力有限所致。建议教师事先在学期计划中安排好不同领域的科学教育内容,既不偏重也不回避,尽量涉及各科学领域的知识。此外,建议教师丰富相关科学知识,拓宽思路,提高科学技术和空间科学的选取比重。如,既可以选取家庭中的现代科技产品(如家用电器等),也可以选取社会生活中的现代科技运用(如高速铁路等),还可以选取反映科技进步(如灶具从柴灶、煤炉发展到液化气灶、微波炉、电磁炉等)的内容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
  
  2、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教师选取的科学教育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不能传递给幼儿错误的知识。内容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很多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释科学概念,往往传递给幼儿错误的信息。因此,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需积极查阅资料,明确科学概念的正确含义。二是概念分解的科学性。围绕某个知识(如水、光、空气等)设计系列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成为教师选取科学教育内容的原则之一。教师不仅需要正确把握科学概念的内涵,还需要正确把握这一科学概念的外延,准确剖析这一概念的内容结构层次。如“磁铁”包含了许多可探究的科学知识,包括磁铁的磁性、两极的特性、不同部位的磁力、磁的穿透性、磁化等。教师如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则可以设计出适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龄幼儿探究的、循序渐进的系列活动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强调内容的科学性不能走极端,教师不能将科学教育内容视为冷冰冰的知识或概念,而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从幼儿的现实需求出发,同时还应体现对生命、对人性的关怀。
  
  3、难度适宜性
  教师在选取科学教育内容时还必须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既有经验,为幼儿选择难度适宜的内容。一是科学教育内容应适宜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幼儿限于自身的思维发展水平,很难在抽象层面进行逻辑思考,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需要通过直接感知和操作来实现。教师要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内容,将复杂、深奥的科学知识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呈现出来。例如,“液体密度”虽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但教师可以通过油漂浮于水面、蜂蜜下沉水底等现象让幼儿感知不同液体的密度。二是科学教育内容应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水平不同,教师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内容。即使是同一科学内容,由于各年龄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同,教师也宜分阶段安排活动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难度适宜并不是说科学教育内容要刚好符合幼儿的接受水平,而是要稍微高于幼儿的现有接受水平,以让幼儿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或在他人帮助下建构新知识。这样的教育内容更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与探索热情,激发幼儿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4.
  [2]王冬兰.对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几点建议[J].教育导刊,2010,(1):36-38.
  [3]俞芳.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分析与展望[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史文红.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49.
  [5]裴瑕.建立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J].甘肃教育,2007,(2):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6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