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媒介与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红岩 张军辉 张新明
【摘要】儿童媒介是专为0~18岁儿童制作有益信息、进行有益信息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介。儿童媒介使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资源空前扩容,促使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发生变化,使主题教育活动更富有活力,还使家长与儿童间形成朋友或伙伴关系。幼儿园可以构建基于媒介的多种学习方式,建设基于电子媒介的虚拟工作坊的主题探究环境,营造家园合作的互动学习社区,利用儿童媒介促进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媒介;儿童媒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0-0020-04
儿童媒介是专为0~18岁儿童制作有益信息、进行有益信息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介。〔1〕儿童媒介是儿童信息获取与传递过程中所依存的媒介,是为成长中的儿童服务的重要载体。
儿童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不仅有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共同属性,同时也具有儿童媒介所特有的个别属性。儿童媒介有以下属性:(1)大众传播属性。儿童媒介与其他大众媒介一样,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具备职业传播者制作信息、采用某种机器复制信息、拥有广大的接受者三大要素。(2)受众的独特性。儿童媒介的受众特指0~18岁的未成年人。(3)信息的有益性。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确保信息的有益传播,防止不良信息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有益传播”是儿童传播媒介的特性,儿童媒介在制作、复制、传播信息的全过程中必须排除那些“儿童不宜”的信息,进行有益信息的传播。
在现阶段,电视、计算机、互联网媒介等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影响着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例如,有研究表明,在一两岁阶段,多看电视的儿童比较聪明,表达能力强。〔2〕同时电视等媒介信息的泛滥也为儿童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耗费过多时间接触媒体等(袁文丽,2005)。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英国学者希姆威尔特曾说过:“电视对儿童有益还是有害?其实等于在问,打针对儿童有益还是有害……电视对儿童的影响也要根据节目的内容、儿童年龄等个人因素、儿童家庭生活关系等社会因素来判断。”〔3〕要想了解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不能仅仅了解媒介本身。观看同样的影片,不同的儿童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媒介的影响作用会因儿童的年龄、性别、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以及父母影响的不同而不同。〔4〕因此,研究儿童媒介的影响作用,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的生活以及儿童如何使用媒介。
一、儿童媒介在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价值
儿童媒介对幼儿园教育的冲击直接反映在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上。儿童媒介的加入使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特别是电子媒介能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美妙的声音,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儿童有机会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5〕在现阶段我们应力图把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成一种与儿童生活一致的高度综合的课程形态。随着儿童媒介在幼儿园的渗透,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模式、过程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人们开始倡导运用媒介技术支持和引导的幼儿园系列主题活动。
1.儿童媒介使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资源空前扩容
目前,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儿童媒介的主要形式。互联网具有容量巨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等优势。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挖掘大量的教育资源,吸纳优秀教学成果,极大地丰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资源。
2.儿童媒介使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发生变化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是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普遍形式,单个教师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力量。而在今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不断扩展,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个教师,而应成为由教师、家长、儿童及其同伴、网上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师群体,儿童的学习也真正演变成集体探究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不仅仅局限在教室中进行,只要发现问题,儿童随时可以借助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手段,在家庭内部、同伴之间,甚至个人独立开展探究活动。儿童媒介的加入,拓展了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随之发生变化。
3.儿童媒介使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更富有活力
电子媒介出现之前,人们对未知领域、未来世界的探求,主要凭借想象力去勾勒、描绘。而电子媒介特别是网络、电视的虚拟技术则将这种幻想用数字叙事的方式进行创设,使其变为“真实”。例如,在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儿童媒介设置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营造良好的视听效果,使活动内容更为逼真,形式更为活跃,吸引力更大,感染力更强。儿童媒介的强大叙事功能,有力地促进儿童的思维方式由一维向多维、由平面向立体、由线性向非线性、由收敛性向发散性转变,有利于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向新的领域拓展。
4.儿童媒介使家长与儿童形成朋友或伙伴关系
“在信息时代,需要成长的不仅仅是儿童。与孩子一同成长,应该是父母最大的幸运。”(卜卫,1998)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扩散式的活动,不仅仅在幼儿园开展,同时也会向家庭教育延伸,因此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参与。主题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环节就是资料的收集,这一环节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而大众传媒的普及与发展为家长的参与提供了便利条件。家长和儿童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一起参与主题活动,为活动收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这本身就是促进亲子沟通的有效手段。
二、利用儿童媒介促进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
像电影、广播、电视刚刚开始普及时所引起的喝彩和担忧并存的状态一样,网络这一新兴媒介的迅速普及在为儿童带来前所未有的欢乐和自由的同时,也为教育者和家长带来了许多严肃的、必须认真面对的崭新课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儿童媒介观,合理利用儿童媒介,更好地开展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
1.构建基于媒介的多种学习方式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使儿童实现自主学习和知识的自主建构,因此儿童必须转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尝试和运用基于各种媒介的主动学习方式,比如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儿童对陌生的成人社会有着太多的好奇和探索冲动,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在进行体验式学习时往往会面临实际的困难。儿童媒介的利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儿童通过计算机媒介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树叶是绿的,为什么要上学,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应该怎样解决,外国人是怎样生活的,等等。儿童一方面通过询问成人来解决疑问,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儿童媒介来获得相关的知识。同时网络媒介的虚拟环境又为儿童提供了模拟真实情境的机会,儿童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亲身体验社会角色,加深对社会的理解,获得社会行为的良好发展。
在探究式学习中,儿童媒介的作用同样不能低估。例如,在“猫医生过河”的语言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交互式学习和主动探索,使儿童对猫医生不同的过河方式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教师引导儿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想象“假如你要去参加小动物的音乐会,面对宽宽的河面会怎样做”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显示出船、天鹅、孙悟空、手机、飞毯等图像及声音。这种时空跳跃、物像迥异的表现手法会使儿童产生强烈的科学探究欲望,有利于儿童开拓思路,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2.创设基于电子媒介的虚拟工作坊的主题探究环境
只有为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探究提供开放的、非线性的、自由的学习空间,他们对不同教育行为与学习方式的尝试、总结与内化才有可能。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尝试引进虚拟工作坊的理念,在优化和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的基础上,将主题教育活动的总目标分解成不同的主题,并以此为基点建立工作坊,并将相应的媒介资源提供给各个工作坊,然后依据主题探究线索及儿童的发展逐步调整、更换工作坊。在虚拟工作坊中,儿童可以自由利用多种媒介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和自由表现,比如儿童在工作坊中可以分别担任教师、医生等角色,通过收集的资料给“学生”讲解知识或给“病人”讲解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此时教师不用刻意去教儿童知识,而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引导来帮助儿童完成他对“教师”、“医生”角色的诠释,实现儿童的自主学习。总之,基于电子媒介构建的虚拟工作坊为教师与儿童的探索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是教师转变教育行为、儿童改变学习方式的实践场所。
3.营造家园合作的互动学习社区
儿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大众传媒,其中大众传媒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996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组织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及教育的大型调查”,调查发现:92.3%的独生子女家里有录音机,91.8%有电视机,91.8%有收音机,62.1%有录像机,60.3%有电子游戏机,35.9%有学习机,20.6%有计算机;每个家庭平均订阅3.8种报纸杂志,其中为孩子订阅2.58种;上述8种媒介平均每个家庭拥有6.56种。〔6〕随着信息传播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计算机、网络通讯已成为许多家庭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在大众传媒时代,家庭环境与父母的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媒介需求的主要因素。家庭环境是塑造儿童健康人格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与儿童共同参与探索和学习,将是学校教育的准备和有益补充。〔7〕儿童由于自身的特点和认知局限性,在接受信息时并不会意识到信息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习各方面的重要影响,这就需要成人的引导。家长和教师与儿童一起交流和讨论主题活动的经验,共同观察和探索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儿童兴趣开展主题活动,鼓励儿童通过图书、收音机、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介收集资料并积累经验,与儿童一起网上冲浪、一起阅读图书等,这都有利于营造家园合作的互动学习社区,促进家长、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实现共同成长。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媒介对学前教育的冲击,合理地应用儿童媒介开展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让儿童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儿童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海飞.童媒概念与童媒崛起〔J〕.传媒,2004,(5):28―29.
〔2〕〔3〕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243-244.
〔4〕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254-255.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4.
〔6〕孙云晓,卜卫.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
〔7〕张红岩,张军辉,张新明.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J〕.软件・教育技术导刊,200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7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