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德奎

  摘 要:基于高职学生就业状况和存在问题分析,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措施、提高质量,进一步优化“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正确处理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关系,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科学就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000-00收稿日期:2007-03-12作者简介:邹德奎(1963-),男,辽宁庄河人,教授,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技能日趋严峻的今天,虽然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是光明的,但是由于高职教育体系普遍存在的人、财,物相对短缺的硬件桎梏-导致人才质量和整体素质达不到应有的高度,进而与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热求之间形成的新的矛盾,已经引起了高职教育内部的深刻反思,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因此,科学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正确处理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关系,是推进高职教育发展、促进科学教育、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
  
  一、高职学生就业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1.就业基本状况虽然2006年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已达到峰值,并且供给总量快速增长,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是供大于求,形势严峻,但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为面临挑战的高职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多的就业契机。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高职院校正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高技能实用性人才需求市场毋庸置疑的向其敞开了大门,人才需求若渴,高职毕业生就业势头整体还是看好的。从近三年高职生就业率趋向分析,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就业前途是光明的。
  2.就业主要制约因素
  (1)户籍壁垒制约了就业
  很多省份,尤其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出于地方保护考虑,亦或出于地源习惯及择业人才稳定乃至地方安定诸方面考虑,对外省市毕业生在本地就业采取了限制落户的做法,比如:我院去山西工作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协议时约定户口由学院负责发往太原市,单位负责落户。但是,回馈的信息是不仅没有落上户,而且毕业生还不得不再次迁移户口回原籍落户。又如:某地铁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面对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毕业生的求职需求,首先是强调本地户口,因此造成高职学生异地求学容易,异地就业艰难的现象。
  (2)专业知识不深、基础知识不广、动手能力不强影响了高职学生就业
  据有关院校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敬业态度、一般性专业知识和基本动手能力基本认同,评价较好,认可指数在90%左右,我院交通土建类学生在中铁系统等几个大型国有企业中的上述指标认可率接近98%的水平。但就力学、计算机辅助制图(CAD)的运用能力及现阶段一流施工设备,诸如盾构机类操作技术的掌握而言,认可指数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6%、78%和20%。许多企业反映,高职生在校学习的东西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质量要求相距较大,需要企业二次加工,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这也形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打折扣的一个重要因素。
  (3)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①畏惧艰苦,留恋城市以我院高职生为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大约95%的学生留恋城市,图稳定、图舒适。就业意向调查显示:在对口行业选择就业地域时,首选大城市,占被调查人数的69%;其次选择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占被调查人数的21%;而选择与之相关的交通土建流动施工企业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10%,而且这个调查群体中农村生源占90%以上。这就使得学生的就业愿望和就业实际出现巨大差异,如其所愿的仅占该专业就业学生的19.8%左右。
  ②好高骛远,盲目攀比由于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对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认识不够,对于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现实位置不能正确定位,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自我认识不够,左挑右剔,东攀西比,人为的提高求业标准,不切实际的估量人才市场,甚至肤浅狂妄,缺乏自知。在此情形下,往往坐失良机,耽误前途。
  
  二、对策1・优质高效的系统化就业服务
  
  要建立院校―企业―地区―社会和谐一致的高职人才就业服务系统,建立高职生科学就业综合服务体系,把高职生就业安置工作与为企业注入高技能人才紧密衔接起来,与为地方经济腾飞服务密切融合起来,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高素质人才结合起来,真正开创出高职学生就业的大环境、大气候,形成横向推进、纵向深入的助推力,促进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事业的蓬勃发展。
  2.行之有效的“订单”培养
  高职院校要将“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动态化。即:第二年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进行综合的行业定位,然后在第三年开始通过在用人单位的实习中双向选择。通过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考察,落地生根的签订就业协议。而对于希望继续考察的学生由学院就业部门和学生双方征询新的实习企业,重新切入实习,继续岗位双向考察、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岗位,根据发展选择企业,这样就业部门的工作量大了,工作步骤细化了,工作方法灵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也提升了,实践水平也增强了,职业选择能力也提高了。动态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脱离了老套子,走出了新路子,人才培养与人才岗位零距离,学生和职业同高度对接由理想变为现实。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大、质量度好、综合素质高是动态式订单培养的鲜明特色,是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3.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有正确的择业观念,就有正确的择业行为。要想使高职学生走出就业思想误区,最重要的一点是从根本上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1)主动适应的就业观正确。正确的估量自己,深入省察自己,量身对接职业岗位,不自大、不攀比,实事求是地面对学历等级、专业性质、行业需求和岗位需要;适应企业、适应社会需求,不盲目、不轻率,更不能幻想企业和社会适应自己;根据自身能力高度,对接职业条件、薪酬、社会地位,但求学以致用。
  (2)艰苦奋斗的就业观。反对享乐观,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在竞争的氛围中拼搏,在就业中生存,在就业中树德、在就业中成人成才。同时要敢于立创业之志、走创业之路、建创业之功,开创既属于自己,又奉献于社会的职业天空。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保证人才高素质的关键。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只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外因和助动力,是辅助条件。要想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间密切联姻及共同承载着人才培养任务的企业,是高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内因,是根本所在,起决定作用。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出口的通畅与否,职业发展的能力强不强,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度高不高等诸多方面大问题。所以为保证高职学生就业道路既宽且畅,就必须把握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个魂,人才素质这个根,出好人才,出合格人才,出高质量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应用性人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缓解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短缺与高职毕业生就业不畅之间的矛盾,满足职业岗位对高技术人才的需要,满足人才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5.高素质人才的“高”应不拘一格电影《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中有“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这样的词句,正如同各行各业各个岗位分工不同,人员素质规格各自不尽相同。尤其是专业技能人才,亦或说是技术应用人才,在基本理论、品德修养到位的前提下,以笔者愚见,就其职业教育属性而言,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特别是高新技术、技能动手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人才的一个实质性标准,也正基于此,才会有“卖油翁”的精湛技艺,“运斤成风”的匠人等雅俗典故流传至今。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求大学生、硕士生易,寻高级技师难”的叹怨;才会出现许多知名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出入意料的青睐;才会出现企业开出的高级技师比白领人才还高的薪酬,并且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凡此种种,都不离一个技术技能的精和尖的问题,而且是不同规格、不同性质、不同岗位需要的“灰领”人才,基于此,我们高职院校就不得不改变观念,在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前提下,不拘一格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反对人才培养一刀切,保证不同层面、不同领域高素质人才的不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彰显职业教育“职业十实用”的特色,才能凸显中国职业教育创立时“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民生实用宗旨。
  总之,面对高职教育现实、面对人才市场对毕业生需求现状、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困难与机遇共存、压力与挑战同在,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转变观念、调整措施、提高质量,完善就业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下,使科学就业与提高人才素质同步提高,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
  〔责任编辑:东 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7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