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红梅

  摘 要:将知识管理模式引入新课程网络教研,构建以推进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己任的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由信息资源中心、教师服务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管理协调中心四部构成。
  关键词:知识管理;新课程网络教研;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3―0028―03
  收稿日期:2006―09―18
  作者简介:黄红梅(1974―),女,湖南双峰人,图书馆馆员,学士,从事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建设研究。
  
  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模式可由信息资源中心、教师服务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管理协调中心等四大部分构成。它们通过一个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相互联系,再通过用户界面的集成,即形成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中小学教师在这一平台上实现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
  
  一、信息资源中心: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的基础和保障
  
  信息资源中心主要负责采集、存贮、整理、研究虚拟形态的网络教研资源的选择、加工组织、开发生产(如特色数据库开发)等方面的知识,源源不断地提供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资源,建立动态的、全面的、整合的、结构化的、存取利用方便的网络教研信息资源体系,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新课程改革信息和学科课程资源,为中小学教师及基础教育新课程研究工作者提供有力的文献保障和专业支持。
  网络教研信息资源的建设可分为两大模块来进行:一是专业网站的信息资源建设;二是区域教研网站的信息资源建设。其建设应该是教研系统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总体部署和统一规划下,明确分工、协调合作、优势互补,形成“机制保障、组织激励、需求激发、行为自主”的资源建设机制。
  (一)专业网站的信息资源建设。根据基础教育阶段学科设置情况和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各学科的共性问题,分学科或分专题搜集和组织有关专业资源及网站,如专业电子期刊、专业数据库、专业学术机构、相关专题电子论坛及有关专业信息站点等,根据《基础教育元数据规范》对资源进行审核、编目,针对自己的用户群建立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和专题文献数据库,或者以主题的方式给中小学教师呈现每一学科相关资源。网站教育资源按照学科结构以及教师使用习惯设定不同的栏目及资源内容,可将每个学科的资源细化到教材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使资源系统更加专业化、结构化,这样便于一线教师快捷地获取网络学术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其建设可以由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聘请高校的课程改革专家、一线的特级教师和知名的国家级骨干教师教研员组成权威性的新课程网络教研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成员以专题立项的形式,组织和指导各自所负责的学科或专题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工作。
  (二)区域教研网站的信息资源建设。省、市级教研室按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以及本省、市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依据构建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机制,建立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和服务优势的区域教研网站,开发具有本省、市基础教育特色的信息资源,为本省、市中小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信息资源,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对网络数字化资源的需求。其建设可采用“征集评审式”和“课题引领式”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来自主开发资源,一则可在短时间内满足中小学师生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二则在较长时期内有计划、有规模、可持续地开发优质教育信息资源。
  
  二、教师服务中心: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的核心和精华
  
  教师服务中心的宗旨是为了向中小学教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集成化、增值型的知识信息服务,为中小学教师创造价值,所以说其功能的完善与否是新课程网络教研平台面向中小学教师成败的关键。它的功能主要是负责收集、存贮、整理、研究为中小学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服务的知识,不断接受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输入,了解并发掘中小学教师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并将这些需求整理分类,及时反馈到管理协调中心及知识管理平台中,使新课程网络教研工作绝对地从满足中小学教师的需求角度出发,满足他们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和培训的需要,满足他们相互坦诚友好地直接交流以及寻找适合的、有用的知识或方案解决现实中的种种矛盾与问题等各方面的需要。
  (一)建立用户数据库。详细记录有信息输入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档案和历次咨询服务档案。其中教学档案中要记录的内容有:
  (1)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这一项主要用来挖掘教师的自我认知,包括个人的兴趣、个性特征、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等。
  (2)教材反思。为了对教学进行反思,教师首先对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以及特色进行反思,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习惯反思。是对教师的教学习惯的反思,以此促进教师认同新观念、采纳新方法,以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
  (4)教学过程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再现自身所处的教学情境和内心活动,并在遇有疑惑时与专家或者其他教师共同讨论解决,以使教师通向专业发展的高境界。
  上述教学档案的记录内容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提供给中小学教师填写并记录在用户数据库中,而历次咨询服务档案的记录可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建立用户数据库可以为中小学教师推送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产品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开展主题服务工作。研究分析中小学教师所填写的教学档案,寻找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课题作为服务的主题,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通过“检索”、“查找”等途径集中所定主题的“现状”、“成果”和“发展”方面的文献、事实和数据,对其进行重新整理、加工,编制主题目录索引,提供给中小学教师,主动地为他们推荐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产品。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中小学教师查找文献信息的时间,有利于信息利用效率的提高。
  (三)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参考咨询作为一项最有活力的教师服务工作,它能敏感地捕捉教师需求的变化,适时地伸展自己的服务触角,满足不同层次的中小学教师的不同需要,实现信息的增值和知识的创新。
  (1)建立参考咨询知识库。建立参考咨询知识库就是把教研系统所有成员的诀窍和经验有效地组织起来,有意识、有目的、有系统地积累、组织、存贮和重组教研系统组织内的知识,以利于知识和经验的再利用。参考咨询知识库可以包括如“常问问题”库、参考信息源库、事实型参考咨询库、参考咨询经典案例库、参考咨询专家库等等。
  (2)绘制参考咨询知识地图。参考咨询知识地图是一个向导或者说是知识“黄页”,它指出拥有知识的人或记录知识的文件和数据库。为解决参考咨询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可以通过知识地图告诉教研系统中的中小学教师到哪

里去找他们所需要的专门知识,让他们方便地找到知识源,从而出色地完成参考咨询任务。它应该包括知识指引以及参考咨询专家指引和各学科专业专家指引。
  (3)参考咨询工作的具体流程。参考咨询工作流程见图。这一流程能使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得到一定的保证,有利于知识的共享和再利用,有利于快速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四)开展情报教育和用户培训服务。主旨在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进行数字化文献信息的阅览和检索能力。通过推出“网上专业信息检索课堂”,介绍文献信息检索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途径以及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中小学教师可随时调出该课程内容,查询信息,解答疑难;另一方面,加强对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的宣传工作,鼓励广大中小学教师使用网络教研平台所提供的知识信息产品,对未入门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使用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发掘他们的潜在信息需求。
  
  三、技术服务中心: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的支柱和关键
  
  技术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存贮、整理、研究信息处理与服务相关的技术知识,为其他模块的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它的主要功能有:追踪相关学科国际国内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应用于新课程网络教研的可行性和方法;与相关硬件生产商和软件提供商保持密切联系,采用其先进的成熟的产品来支撑新课程网络教研运行的软硬件;为新课程网络教研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中小学教师的新应用要求寻找解决方案:进行前瞻性的理论探讨和国内外、行业内外的学术交流,参与制定新课程网络教研的技术机制和相应的标准体系。
  
  四、管理协调中心: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的领导和支撑
  
  管理协调中心主要负责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的设计和运行,建立信息沟通机制,营造教研系统组织共享文化,关注组织系统内部各成员的成K与发展,协调共建共享事宜。
  (一)设计和运行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的设计和运行是管理协调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上,充分利用技术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技术知识,维护好信息资源中心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教师服务中心所建立的用户数据库、参考咨询知识库、参考咨询知识地图和其他与为教师服务有关的内容,并利用各种网络信息组织方法和方式将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为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即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
  (二)提供知识交流服务,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利用如e―mail、BBS、ICQ、Blog等网络交流工具设立如公告版、建议箱、讨论组、教研叙事、教师论坛等栏目,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在这个虚拟平台上,教师可以在公告板上发布各种知识信息,在教师论坛上发表自己对某一问题、某一事件的看法,在教研叙事中相互交流学习方法、经验和心得体会,还可以就一些前沿知识相互切磋,形成教师之间信息沟通和知识转化的良好机制。
  (三)构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构建与各省、市、区(县)教研室及各中小学的资源共建共享体系,让他们明确:他们都是作为教研系统内部的机构设置,应该拥有各自相应的权利义务与职责,在课程发展中心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共建共享信启、资源,这样就为新课程网络教研服务平台具有良好的外部接口和互操作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培育知识共享的教研文化。为致力于教研系统各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发展,参与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鼓励共享和创新就是要使所有的教师最大程度地拥有共同的知识和经验。培育一种崇尚创新、团结、开放、民主、学习的组织文化,营造教师之间相互促进、彼此学习的氛围,激励教师不断发展个体的实践性知识、不断研究当下的实际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获取信息、共享与精炼知识、创新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使具有隐含性特征的教师个人知识能够在教研系统组织内部迅速扩散,被其他教师分享,使教研系统逐渐形成学习型、知识型组织。
  (五)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无论是复合型的咨询专家或者中小学各学科专家,还是作为使用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的中小学教师,他们都是教研系统组织内部的各成员,是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背后的灵魂所在。所以更需要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内在激励机制,通过激励制度,激发专业自觉意识,并采取典型推广、组织学习和制定绩效考评标准等等具体策略和方法,关注教研系统组织内部的各成员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使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真正地“动”起来,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并不断地生长、发展和壮大,让其真正成为一个以推进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己任的新课程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平台。
  [责任编辑:东 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7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