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实现高职教育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竹君
摘 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推上了必须高速发展的轨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也反映了社会、市场对它的认同。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办学模式、改革培养模式将成为必然。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育观念;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创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高职教育一般都起步于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当前,我国的经济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经济正处在这样的转型期。为适应经济形势的需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大批高水平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高职教育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1.社会的需要
首先,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要求我们培养一大批实用型人才。我国经济已融入了国际社会,是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经济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的技术人才,来支撑我们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高职教育恰恰是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
其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上升为劳动的主要形式。劳动者为适应知识经济对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终身教育将成为必然的选择。而高职教育是我国广大产业工人更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舞台。
第三,高职教育是我国将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的必然选择。人口众多,劳动力知识层次低,这是我国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只有劳动力素质提高了,才能使我们的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高职教育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有效途径。
第四,高职教育已经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认同。高职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被教育的决策层认识。200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些都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决定》发布之后,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类大学争办高职学院的势头方兴未艾。高职教育已经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市场的需要
第一,人才使用上的错位,已显现高职人才的市场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高级技术人员的使用,特别是在一些生产领域发生了一些怪现象,即本科毕业生在生产第一线操作、使用数控机床以及在一些本不应该由他们任职的岗位上工作。这样就使本来就不多的科技人才在使用上出现了浪费现象。而原因就在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滞后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因此调整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使之与我国的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是我国高教改革的当务之急。
第二,“灰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已经受到市场的青睐。中国无限供给的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是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资源。但是低素质、廉价的劳动力恰恰是导致经济效率低下的根源,也是导致我国失业率不断攀高的原因。“有的人没事做,有的事没人做”,这是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的“灰领”全线告急,高级技工的工资月薪可达6 000元―8 000元,动漫制作技工的工资可达1万―2万元,而从海外招来的技工的年薪更令人咋舌。显而易见,“灰领”在生产过程中起着纽带和环节的作用,“灰领”是生产现场的技术骨干和灵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正是培养这一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摇篮。
第三,自主培养“打工仔”已是部分地区无奈的选择。近年来面临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广东省、上海市等地在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和建筑技术等五个专业领域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快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步伐,以满足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005年以后,在条件具备的职业院校建设若干个区域性、资源共享、中高职连通的校内实训基地,既满足职业院校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又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训在职人员、开展项目开发与研究提供技术服务。
第四,全球“中国制造”之风,已对高职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中国正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因此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中国制造”须改变以价格优势为唯一动力的局面,需要从单纯扩张数量转为数量和素质并举,形成高端产品和产业。这就要求职业培训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培训目标要从单一技能培训转向以高新技能、复合技能、核心能力培训为重点,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能够承担此任务。
二、发展高职教育必须实现三个创新
1.教学观念创新
首先,摒弃只有高学历才是人才的观念,树立适用才是最好的理念。高等教育只有普通高校一条“独木桥”,不利于广大青年根据自身条件和潜能选择成才道路,不利于调动人的聪明才智。由于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企事业单位招工盲目要求高学历等原因,必然使众多的初中毕业生选择读普通高中的道路,而不愿去职高、技校学习。同时现行的教育体制注重书本理论,忽视实践操作等,这必然产生“找本科生、硕士生易,寻高级技师难”的现象,我们要改变只有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的才算人才,只有“白领”才算人才的观念,才能为学生创造适合发挥各自才能的教育环境。
其次,打破一次教育定终身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世界是多样性的,成才也应该是多渠道的。我们要设计可供每个人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的成才之路。每个人的学习、职业生涯怎样安排,可以有先有后,也可穿插进行。要破除学习、职业的阶段论,破除一次教育定终身的观念。要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层次衔接、类别沟通的终身教育体系,树立“能力重于学历”的人才衡量标准,为社会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技术型、技能型的人才。
第三,破除职业教育仅仅是技术培训和训练的观念,实行技能、学历双证制。职业教育的高等化,使职业教育的功能从单一的为受教育者提供技能培训和训练,转到技能训练和学历教育并举的格局上来。功能的拓展使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集教育性和职业性为一身。不能因为社会上看重学历,盲目追求学历的高层次化,也不能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强调职业培训,放弃教育性而不顾,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实行双证制。
2.办学模式创新
以下三种模式是近年来出现的创新性的办学模式。
第一,“订单式”办学模式。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以企业订单为依据来组织教学和进行人才培养工作。“订单式”培养也是为产业服务的一种体现。而产业服务是高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上与相关行业联结的纽带,是课程开发的源泉,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的有效渠道。
按订单要求培养的学生,既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又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流程,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针对性,非常受企业欢迎。这种办学模式适用于众多的高职院校,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符合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办学理念。
第二,校企联合式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即产学研合作。这种办学模式,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联手完成培养任务,包括联合开发新产品,指导毕业生搞项目设计等。这种合作加快了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速度,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办学模式适用于专业性强、加工工艺复杂、技术含金量高及社会上人数少的工种。这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的技术型人才的缺乏问题,对学校来讲,既解决了特殊专业课程的师资短缺问题,解决了专业工种实习基地问题,又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第三,校企股份合作办学模式。股份合作就是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院校注入股份,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的过程,分享办学效益。院校和企业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培养所需人才。这种合作模式既能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也加大了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很好地解决了实践性较强课程师资短缺、实验实习场地缺乏等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养模式创新
首先是推行“学分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高职院校根据市场、就业导向的需要在学校开设各类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的学业实行“学分制”,修满一定的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岗位职业技能证书,“学分制”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尤其是动手能力上的特长,自己选择对应的理论课程,这样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是工学交替,缩短专业岗位的适应时间。工学交替就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习和企业工作(实习)交替进行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企业岗位的技能和工作流程,院校应与合作企业签订工学交替培养人才的协议,并共同制订培养方案。院校采取分段式的教学,合作企业为该专业学生留出一部分工学交替实习(工作)岗位,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的不同轮换实习(工作)。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院校整体资源的利用和学生对专业模块学习的理解,并且在今后的就业道路上能迅速融入其相关行业之中。
第三,分层教育,适应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高职教育的层次应由我国的政治制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方向多种因素决定。高职教育的任务是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实际,现阶段我们应以发展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主,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部分学科专业为本科学历。在经济发达城市、技术复杂程度高的产业领域,按照需求适度发展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学习年限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第四,实施“开放式”教育,适应职业技术继续教育的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置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加以考虑。向社会开放的渠道越畅通,高职教育结构中的要素就越活跃,教育的适应性就越强。这里说的“开放式”教育主要是指在职职工在技术、技能上的深化学习,不断提升技术品位、适应新岗位要求的继续教育。他们可以“无门槛”进入,达到专业要求拿学分,修满学分拿证书。形成在职职工想学、能学、学有成效的职业技术继续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
总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在强智能、高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上下工夫,要重视教学观念、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大批应用型经济人才,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