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多元对话实现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利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欺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语文课如何完成这种对话,实现高效课堂呢?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生活化
  
  在《合作》一课教学设计时,将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感悟合作的真谛,寓教于乐,突破了照本宣科式的枯燥。又如教《太阳》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还原成图画声音,既增强了直观效果,又加深了感性认识,创设的情境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美丽的世界是太阳照出来的。课堂练习设计成仿写句式:“(地方),太阳是出来的。”让学生想想身边。看看周围,太阳都是怎么出来的?此时他们可以说出很多很多生动形象的句子:大山里,太阳是从山顶冒出来的;学校里,太阳是小学生读出来的:马路上。太阳是清洁工扫出来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看到了生活,在生活中运用了语文。如果就课文教课文。就知识教知识,那就难怪学生会打盹了。教学应从文本出发。突破文本,超越文本。这样处理教材可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挖掘课堂教学的深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看学生知道了多少,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应平等化
  
  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军需处长那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崇高革命精神,忽然有学生举手说:我觉得军需处长的做法不好,他如果牺牲了,谁来保障大军的后勤,……面对不同看法,首先得肯定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精神,其次要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从正面认识军需处长的伟大,从而加深学生对军需处长的敬意。曾听过一个类似的课例:有位教师讲《麻雀》一课时,说课文通过记叙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事,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有学生质疑:课文没有告诉我们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并来棒喝,而是引导同学通过文中的词句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最后师生达成共识:这篇课文赞颂的是亲子之情。只有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个性化
  
  《成吉思汗与鹰》这篇课文记叙成吉思汗错杀鹰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在盛怒时决策,教材观点的正确性毋庸置疑。但不可拘泥,还应鼓励学生谈出个性化的见解。成吉思汗既有知错能改的一面,又有残忍冷酷的另一面:鹰既有善良可怜的一面,还有愚忠可悲的另一面。通过这些客观的评价,从而有更多的感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维的火花只有在碰撞中才能得到升华。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结合自身实际作答。对参考答案以外的答案不可一概否定,须知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就是合理地自圆其说。
  
  四、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应合作化
  
  要让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杜郎口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把文本分成若干问题,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学完后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深化了对问题的探究。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而且可以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见解。与其他的同学一道经历了思维、争辩的过程,教学的效果当然显而易见。
  在多元对话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三位一体”,互生共长的。一方面,要求师生之间加强平等对话与交流:另一方面。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从而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 王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