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革新教学方法 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是中职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学科。在中职学校,由于受社会就业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不受重视、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构建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使中职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服务。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内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106-02
   语文课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根据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就目前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来讲,受社会就业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对此,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课堂而言的。所谓低效课堂就是课堂活动低效率运转,教学效果不佳,费时、费力、费物,高耗能、低产出。高效课堂就是以相对较少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构建高效课堂便能很好地解决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构建高效课堂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就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许多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长期都在探索、研究和实践,无非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谈。单就教师方面而言,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等来提高教学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要素皆属于教学方式与方法范畴。因此,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就要创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否则,构建高效课堂便是一句空话。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普遍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它强大的功能能构建出跨越时空的教学情境,声音、图像、动画、场景等能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精彩的视频和悦耳的音乐伴随下,激发学生想要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对《荷塘月色》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笔者就在上课之前找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制作成课件,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学生在读过《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之后,结合多媒体构建的情景,均被朱自清先生的荷塘与月色构建的意境与氛围所陶醉,借着这种情趣与学生学习、探讨。笔者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的心情,从而加深了對此文主题的理解。
   尤其是对一些难学的文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化难为易。如某些曾被改编并搬上荧屏的名篇佳作,可让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认识文本中的场景、人物形象,增强对主题的深刻理解。在诗词教学中,营造诗词意境,加深学生理解。此外,教师可通过网络让学生在电脑上或新媒体上完成作业,节约时间,减少程序,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支配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教学任务在具体的结构环节中得以呈现,结构决定质量,结构科学,设计合理的课堂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事先要有预见性,课前精心备课,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便事先设定教学流程,对课堂结构、环节逐一论证推敲,以求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可是有些课堂,尤其是教学观摩课堂,一味突出教学结构的完整性、环节的齐全性、手段的多样性,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接受过程,其教学效果让人陡然生疑。形式美观、华而不实、对新课程改革理念落实不到位、认识有偏差,最具典型性的为“讨论”这一教学环节。这一教学环节几乎是每课必有,每堂必有,人人必有,似乎是没有这一环节就不是新教、不是完美的一节课。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原因是能培养学生的诸多优良品质,可偏偏有些教师把“合作”当成了新课程的代名词。有形式,无内容;有方法,无措施;有活动,无策略。热热闹闹十分钟,尔后一切烟消云散,白白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总之,结构完整不在简单复杂与否,环节齐全不在多寡与否,手段恰当不在单一多样与否,关键看能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能力。固化的教学结构模式是我们所摒弃的,追求形式美观的结构环节是我们所倡导的,但必须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包括教学手段都要为它服务。
   钱梦龙说过:“我反对程式化,但是并不反对一定的模式。”当既有教学模式不合时宜时,必须打破既有的固定模式,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师唱主角,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呆板,形式单一,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解性”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感悟、质疑和运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先行模式为主导,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力争效益最大化。可见,优化课堂结构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打造高效课堂,创新课堂教学结构是必然选择。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在共同的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这里既包括教学方法,又包括学习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两者是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交流的纽带,两者并重,和谐统一。“教是为了学”。“教法”是切入点,而学法则是落脚点。如果教学方法不恰当,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效率了。不同的教法决定了不同的结果。方法恰当,则事半功倍,反之,徒劳无益。“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语)。用学法决定教法,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随教学内容的变化,并考虑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效率,又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最终提高了教学效率。    经过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和实践,出现了大量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推进新课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也日益显现。可是,这并不等于我们可随意捡起一种方法就能起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好的方法呢?适宜于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首先,对自己定位要准确。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开展高效课堂,教者的能力有时“功力”不足,这在所难免。这时,不应追求“时髦”,应讲求务实,能用自己得心应手的教法来解决问题。针对同一个问题,解决的办法不是唯一的,就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常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偏偏在课堂教学上,学生的表现是“启而不发,发而不动”。一个问题老师引导启发后,学生仍茫然不知所措,当然,此课堂便是无效课堂。这种现象表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出了问题,教者缺乏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这种情况在年轻教师身上最易发生。这时教者可以通过个别提问、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尝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其次,学生情况要知底。孔子说:“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和学习情况,教师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方法。质疑、探究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喜欢采用“质疑—探究—释疑—提升”的教学方法。可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面对一篇课文,老师让学生阅读文本,提出问题,可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无质量,何以出现如此被动的教学局面?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因为大家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对基础薄弱的班级采用探究法教学,无疑为学生的学习设计了人为障碍。这种教学现象在“原生态”课中最容易出现,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教学环节中取消质疑、探究两个环节,直接从释疑环节开始。教师课前自行设计问题,变质疑型为引导型。通过问题的引导,逐步让学生探究出问题的答案。最后,对教学要求要明确。所有的方式、方法、手段都是奔着目标去的,目标不同,要求不同,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也不同。目标大,要求高,难度系数相应增大,这时手段、方法应相应地“高明”一些。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将“高要求”分级处理,逐级提升。总之,一切教学方法都应围绕学生的学法而设计,抛开学法指导,教法意义将不复存在。
   (四)优化评价机制
   1.根据专业定考核内容
   中职教育的考核内容中应体现出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要求。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及基础知识的积累应是考核的主要内容,不同专业可根据具体内容来确定。对幼师、文员等专业可着重考查学生的朗读、欣赏及口语表达能力;而数控、计算机等专业,多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应用能力等。对同一篇文章也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考查内容,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要求的内容,还能提高本专业的应用能力,巩固、提高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2.实施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根据不同考核内容可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常用的考核方式有闭卷、开卷、口试、技能操作等,还有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见解等)。如在考查“求职信”内容时,可以现场招聘的形式来进行:教师以主考官的身份,通过笔试、口试、实际操作三者结合,先让应聘者通过现场操作制作、打印出一份简洁明了的求职信,然后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进行口试,通过考核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3.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语文成绩的评定可通过设置的各项指标量化进行,而这些指标都应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包括学习自主性、创新能力等。只有結合学生各项水平的提高状况,才能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构建高效课堂必须以新课改为宗旨,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爱上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瑞.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J].文理导航(中旬),2013(Z1).
   [2]段海青.完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呈现活力[J].考试周刊,2015(96).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