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明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迸发出对化学学习的强烈欲望。下面将我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浅谈如下:
  
  一、在教学中要做到循循善诱以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每当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学生们总是能够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每个细节的变化。作为授课老师应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来诱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且设法使学生对化学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之前学生只知道人是靠空气中的氧气来维系生命的,但怎样做才能证明我们周围确实存在着空气却知之甚少,更别说怎样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了。首先我们要证明空气的存在:我们用水往空瓶子里灌,当水把空瓶子里的空气向外挤压时,由于空气不溶于水,受挤压的空气必然要从水中“夺路而逃”,于是水中就会产生了些气泡,而这些气泡就是原先空瓶子里的空气。其次我们要设法捕捉到一定体积的空气:由于空瓶子里充满了空气。于是瓶子内的体积就是空气的体积。最后我们要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此实验之前学生做过镁条燃烧的实验,因而对氧气能助燃的化学性质已经有所了解。当燃烧的红磷在集气瓶里熄灭后,说明集气瓶里的氧气已被完全消耗,这时集气瓶中的压强也会随之降低:当我们打开与之连接导管上的止水夹时,另一端盛着水的烧杯中由于压强大于集气瓶中的压强,水便会从导管中流入到了集气瓶中,直至两者压强相等不再往集气瓶中流水时。水在集气瓶中所占的体积,便是原先集气瓶中氧气所占的体积:然后我们再用瓶内氧气的体积比总体积,便得出了所要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二、在教学中要力求环环相扣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社会教学三位一体,来引导学生确立以自身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从熟悉的现实日常生活当中,来了解和感受化学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和密切性。
  二氧化碳是初三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篇章,二氧化碳的制取也是初三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二氧化碳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如何利用二氧化碳趋利避害,以便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这是我们人类始终不渝地需要探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固体二氧化碳――“干冰”的特性来进行人工降雨,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来扑灭火灾,可以利用二氧化碳来制作碳酸饮料等等,那些有关二氧化碳造福人类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学中我们在和学生一起探讨二氧化碳利弊的同时,应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社会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探究活动,学会用辨证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并从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之能够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审视与之有关的发生在周围的时事和新闻。作为教师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够更好地达到潜移默化、教书育人的理想效果。
  
  三、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化学和人类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和化学联系密切的课外活动,对初三的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能开展的与化学相关联的课外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最常见的无外乎是以办黑板报或办专栏的这种形式。可以结合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结合与化学有关联的突发热点新闻,来宣传、研讨、答疑、解惑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化学的小制作,诸如“魔棒点灯”、“空杯生烟”、“清水写红字”等,这些有趣的活动无疑也会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到工厂和农村去,来了解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化学有关联的知识,同时对学生来说还兼有深入社会、体验生活的意味。每当此时,学生个个欢呼雀跃、兴趣陡增自不必说。总之,应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活跃学术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课外活动,来积累学生追求文化品位的意识和经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且能够以此来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老师,才是一名合格称职的好老师。让我们共同努力来争做这样的好老师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