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引入点滴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智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学应重视课堂的引入。成功的引入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有趣地去学习。因此,课堂引入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就课堂引入谈以下几点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人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吸收30%的新知,如果动手做的话,可以达到90%以上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动手操作,我首先采用“实践引入”和“游戏引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如在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一节时,提前让学生各自制作几种立体图形,圆柱、圆锥、三棱柱等模型,上课时让学生从上、下、左、右方向观察每个图形,然后把观察到的结果告诉大家。这样以后再引入新课,学生很快地会明白,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同时能让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的课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组织学生做一个相关的游戏,将情境设置在游戏中,再导入新课。如学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让学生四人一小组,用扑克牌做“24点游戏”,其规则是:黑桃、梅花点数为正,片子和红桃点数为负,每次任取四张牌,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每个数用且用一次)看谁做的快、做的对。这道带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能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不知不觉地再快乐中学,在争论中求知。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用“故事引入法”和“趣题引入法”等。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奇是探究的先决条件,也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充满好奇心时,才迫不及待地对它产生追根究底,不弄事情来龙去脉不罢休地探索欲望。正如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所说“科学始于好奇”。学习新知识前先让学生对新知感到好奇,课堂上,他们才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学生在学习用不等式解应用题时感到难,拿到题后无法下手,我在上新课之前,展示一个趣味题赏析,在车站开始检票时,有a(a>0)各旅客在候车室排队进站,检票开始后,仍有旅客继续来排队检票进站,设旅客按固定的速度增加,检票口检票的速度也是固定的,若开放一个检票口,则需30分钟才可将排队等候检票的旅客全部检票完毕:若开放两个检票口,则需10分钟便可将排队等候的检票的旅客全部检票完毕。如果在5分钟内将排队等候检票的旅客全部检票完毕,以便后来到站的旅客能随到随检,至少要同时开几个检票口?由此引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
爱听故事是每位学生的天性,有时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时,先给学生叙述“梦的启迪”这一故事。17世纪以前的数学,代数和几何这两个分支采用的时迥然不同的方法,人们把代数中研究的“数”和几何中的“形”看作时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公元1619年,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的法国青年军官笛卡儿(1596―1650)对如何将代数与几何联系起来,互相取长补短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多瑙河畔的军营中,笛卡儿开始着手寻找一种能连接代数和几何的新方法,他用大部分时间来思考一个全新的设想:能否用代数计算过程来代替几何证明呢?
笛卡儿的思维一直处于苦思冥想之中,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出神,突然,天花板上一只小虫落入他的视野,虫子爬行的痕迹形成各种形状的斜线与点的运动……这时他感到茫然不可思,终于深深地进入梦乡。
俗话说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确有白天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夜晚的梦却能给人以启迪,那天晚上,一个伟大的灵感在他的睡梦中产生了:小虫移动留下的痕迹不正说明直线和曲线都可以有点的运动而产生吗?而小虫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笛卡儿兴奋极了,此后几天,他的思绪全被自己的发现所占据了。
笛卡儿用两条互相垂直且相交与原点的数轴作基准,将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确定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惊奇的故事一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时也可以通过讲评错题、复习引入。学生的学习并不是被动地接收新知识的过程,而是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有针对性的复习,一方面为新知识学习创设情境,另一方面也可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总之,课堂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引入有法,但无定法,各种方法又不是孤立的,可交叉使用,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认真构思,灵活运用,浅显易懂,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