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情境有利于教师正确指导质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振民

  新课程改革要求现行的探索研究教学模式,让大量的学生积极参与、踊跃质疑。因为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分析、判断、处理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事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根本不可能谈及什么质疑。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我们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此我们就得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努力去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创设质疑情境,是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由单项思维向多项拓展发展。
  
  一、积极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好多著名心理学家认为,“遥远想象”能力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我们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为他们营造了无限想象与有意质疑的探究平台。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是我们数学教学中的重大课题。
  
  二、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和最好途经,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有力保证。
  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实际上“疑问是发现之母”,创新来源于“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的源头”,而且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就要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一个突破性也就是创造性的想象力。
  
  三、积极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
  
  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会观察、会分析、会揭示和会概括。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可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去拓展课题质疑。遵循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的原理。可以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因果质疑。同时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特征、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之处,进一步进行联想,并由此入手提出问题:这些对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什么?当学生做完数学习题时,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进行质疑: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用别的方法解题是否更好?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习题?等等。尤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仅一字之差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并且很容易混淆,可引导学生边比较边质疑。
  全面指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我设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因此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理解和看法,加之各人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更需老师提示与指导。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创设与主题相关或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独立地提出问题。同时,展开学生之间的设问。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咨询、学生间询问、甚至是师生互动,他们会了解各种不同的途经和思路。从而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学会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
  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者只有掌握了较多的不同的策略,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因此,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新型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全面提出问题和大胆质疑解难,充分利用交互技术和网络的多维性来优化学习过程,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尽力拓宽思维、多方问难质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