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探索意识 提高数学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双兴

  在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中,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做”数学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激发兴趣,培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来自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引起思考,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上课开始,我与学生共同做游戏,由一个学生报出任意的一个数,师生共同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地判断其能否被3整除……比赛后,学生感到奇怪,为什么每次都是老师先判断出来,这里有什么奥秘呢?这就必然会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迫切需要。
  
  二、以“说”促思,暴露思维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口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就是要学生用较准确的语言,把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设计解题思路的情况及算理叙述出来。这种训练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通过反复地说,学生对题意弄明白了,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再让学生做相关的应用题就不感到困难了。
  
  三、参与过程,亲身体验
  
  学生学习数学不应以接受式为主,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使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觉得“做”数学比简单地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为重要。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顺应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如:如果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用9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据成4段要用多少分钟?有不少学生这样解答:9÷3×4=12(分钟)。我对学生做出的结论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让学生用一根小木棒-演示一下,并提醒学生动手的同时注意动脑。结果,全班同学找到正确答案,他们那份成功的感觉洋溢在兴奋的脸蛋上,因此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小学生具有好表现自己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分组学习的形式,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在小组学习中讨论问题、发现问题、探究新知。
  实践证明,在分组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学习气氛活泼,个个争当“小老师”,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学会的同学可以教不会的,对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展开辩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中去,尤其是对差生,应给予适当的指导。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位同学创设了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各类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方法和想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五、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
  
  观察发现,有些同学对发下来的作业,只看老师写的等级,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根本不追究。我大胆尝试了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的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让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学生互相批改作业时,由于小学生好胜心强,他们往往会在同伴面前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有些本来不重视书写的同学,也会在互改中尽力把字写好,越是平时比较倔的学生对作业互改的反应越敏感。可见,采取学生互改的办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其次,作业互改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宽思路。学生在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时,不仅能检查到自己作业中的对错,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学习他人解答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学生参与作业批改,也可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有代表性地批改,掌握本次作业中出现错误较多的地方,然后让全体学生参与批改。我在批改方法上给予引导、指点。这样能够把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防止知识的错误。而且老师也能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使学生强化理解、掌握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