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景忠
兴趣是一切创新之泉。学习没有兴趣,对学生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学习,教师很难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灵感。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叩开自己的思维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单靠自己的言传身教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转化来实现,要实现这个愿望,就得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着手。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潜能。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对学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之情,要经常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让学生觉得你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样学生就会由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所任的课程,也由此对这门课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二、成功喜悦的体验是激发兴趣的基础
成功是每个人的渴望。成功能给劳动带来无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往往是学好功课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设计成功的台阶,创造成功的氛围,以增强学生的成功感,更好地将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的起作用的兴趣。要让学生获得成功,老师应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学生大胆讲话并多做肯定,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采用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教师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不要强加于学生,要在大家争论、研讨的基础上予以接受。
三、动手实践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动力
人们接受新事物往往是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动手实践,印象才会深刻,理解也就会更深一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指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学习数学,利用多种形式的操作实验,促使多种感官一起活动,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降低学生的思维、想象的难度,减轻学习的负担,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概率内容时,我大多采用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法,将学生分为二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进行掷硬币,投针实验,以及看谁转出的四位数最大等。同学们自己动手,掷的掷,记的记,算的算,合作气氛浓厚。下课铃响了,学生们的余味未尽,还在继续讨论,同学们自己得出了结论,深刻地领会研究概率问题的方法。
四、学科特点优势是兴趣的稳定与延伸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在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知识。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不等式组的应用、函数的应用等,它们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也是学生比较头痛的问题。在此,我组织学生多训练怎样才能获得较大的利润,怎样安排更为合算,选哪一种方式更优惠等题目。学生们热情高,算得快,争论也较热烈,在进行了举一反三后,由衷感到此类问题并不难学。
总之,培养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方法很多,关键是教师要正确理解新教材的理念,转变角色,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勤于动脑,乐于动手,使学生乐学、爱学、要学,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能培育出一批栋梁之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