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数感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常巧珍

  数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新课程标准》解释道: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会做基本的算术运算,数感是由学生多年有关数的经验所发展出的一整套认识结构。因此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应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从生活中启蒙数感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数学来源于生活,启蒙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生活现象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方法处理生活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学生形成数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是形成数量推理的概念性基础。如果学生将34变成2个10和14个1,说明他具有良好的数感,能用此进行数学运算。对于无法应用这种数字重组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是较为困难的,教师就应因势利导,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逐步建立起数感,以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二、在活动中发展数感
  
  教师应给学生搭建数学活动的平台,指导学生在动手中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发展数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应数学无处不在处处在。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是枯燥无味,神秘难测。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使他们感受数学和人类生活、学习是息息相关的。如在教学5的组成时,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联想4的分法,以小组为单位,从动手、操作、帮助、互相启发,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5分成两堆的不同分法。让学生展示5的组成,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参与到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分小棒、分糖果、分苹果等,用实物操作逐步过渡到数的抽象过程,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三、在操作中培养数感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想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学习过程的展现,是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是探索,创新的摇篮。数感的培养离不开动手操作。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含有数学问题的活动,如在教学“数一数”时,让学生自己观察,指明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让他们说说都看到什么,数字是多少,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说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观察,数数的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的建立和培养,对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要注意从基数,数序,数的组合等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观察生活,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努力体现教学的多样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