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清顺
摘要:“全程英语+专业课+系列模块”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要,在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突破了以往教学模式仅停留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层面上的讨论,真正实现了以相关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的体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但研究表明,该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基础,不适用于英语水平较低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全程英语
一、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指导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思想有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和“混合”论等。以教师中心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外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但是矫枉无须过正,我们需要总结我国长期以来所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要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优秀部分,采取以“混合”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教育部于2004年建立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就是在“混合”论教学思想指导下设计的。但是,该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没有在语言教学中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
本课题旨在构建一个能够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外语人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主要采取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集中在专业课的外语教学、新模式的教学效果等方面。
首先,提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其次,大规模实施教学实验,以证明新模式的普适性;最后,对在校本科学生以及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关于教学质量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对新模式进行理论总结,并提出建议。
二、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较高英语水平、较高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英语语言的学习,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应用,即共核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而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英语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得以实现。共核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专业英语分别代表英语学习的三大模块。三个大模块由若干具体模块构成。这样我们提出了“全程英语+专业课+系列模块”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模式内容
全程英语:指学生在校四年时间里不间断地进行共核英语的学习,浸泡在学校营造的全英语氛围之中。
专业课:专门用途英语和专业英语都属于语言应用的范畴,但前者强调某个专业领域的英语表达,其目的还是提高英语水平。后者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来教授或学习专业课程。
系列模块:三大模块包含若干具体模块,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自己所需要的模块。
不同的模块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或学习方法。比如在共核英语模块的一般要求层次上,可以采取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较高层次上,学生逐渐脱离教师的语言讲解,而更加偏重于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和欣赏语言,在理解和欣赏的过程中,继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则可以完全采取自主学习的手段,广泛阅读各类英语文献,主要是欣赏文学作品,注重语言输出,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自己的语言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在三个层次上可以适当实施专业课的英语教学。在一般要求层次上,可以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让学生了解与自己的专业课有关的英语词汇,为专业课的英语教学打下基础。在专业课教学中,可以尝试双语教学,选用英文教材,教师逐渐由使用中文讲解到使用英语讲解,目的还在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在较高要求阶段,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的英语水平。教师应尽量摆脱汉语,而全部使用英语授课,必要时可以做一点汉语解释。这时基本上实现了用英语教授专业课程的目标,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已不再是提高英语水平,而是获取专业知识。到了更高阶段,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混合”型教学模式转向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查阅相关专业文献,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撰写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这时,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已经可以在汉语和英语之间自由切换,提交的毕业论文也应该是汉语和英语两个版本。
这种教学模式也是与教育部相关政策相适应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二)理论基础
“全程外语+专业课+系列模块”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的。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该理论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授得来的,而是学习者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和建构而获得的。按照这一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在主动建构意义的活动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个人建构知识的活动。对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分别为: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受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说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语言智能和逻辑一数学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其他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多元智能强调开发学习者大脑中的多种智能,突出个性化学习。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的应用必将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英语教学模式和评估体系,为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三、实证性研究
我们在河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一年级选取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班和控制班由同一个基础英语教师,不同的专业课教师授课。实验班尝试采用新教学模式教学:基础英语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专业课程用英语讲授;控制班用汉语教授专业课,考虑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普遍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法,在控制班也采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方法。
此项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专业课的英语教学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影响。实验前对两个平行班的学生进行了英语水平对比。实验前成绩采用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进行水平测试,应用SPSS11.5软件对测试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对实验前成绩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两个班在统计学中无显著性差异(p=0.993>0.05),可以认定两个班处于同一起点。然后,进行为期两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实验班按照新教学模式实行专业课的英语教学,控制班采用专业课的汉语教学。实验结束时,以期末考试成绩来检验两班是否会出现显著差别。期末试卷由相关英语教研室集体命题,试题的a系数为0.7085,信度比较理想。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班的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班(p=0.022<0.05)。
作为对比,我们同时选择河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会计系一年级两个平行班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相同的教学实验,旨在研究新教学模式是不是具有普适性。实验前成绩也采用两个平行班的高考英语成绩。
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验前的成绩在统计学中无显著性差异(p=0.624>0.05)。然后进行同样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两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在统计学上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p=0.312>0.05)。
为了检验采取新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新模式教学的满意度,我们设计了“英语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仍然是上述接受新模式教学实验的学生。调查显示,本科班和高职班学生对本校专业课英语教学表示满意的分别占11.3%和11.1%,认为英语教学对专业课的学习带来严重影响的分别占31.8%和89%。
研究结果表明,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基础要求较高,基本适用于正规本科大学学生,但不适用于英语基础较差的高职高专学生,在他们中间还无法进行专业课的英语教学。
四、新模式实施的限制与建议
(一)限制
按照新模式进行英语教学,主要受到以下两个问题的限制:
1 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有限。新的教学模式是在原有师资条件下进行的,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上显得不足,而专业教师又不具备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显然,在高校开展专业课外语教学的教师应同时兼具专业知识背景与较高的英语运用能力。
2 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薄弱。专业课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起点较高。由于学生多年接受应试型教育,英语运用能力不足,且新模式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段,面对英文原版的专业课程教材容易出现困难重重的感觉,学习兴趣也会大受影响,使专业课程的学习无法深入进行。
由于上述两个问题的客观存在,使得在新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把专业课的学习当成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或者根本无法正常开展专业课的英语教学等现象。
(二)建议
1 建立教师选拔制度。实施专业课英语教学的教师应以从专业课教师中选拔为主,选拔程序不应该以传统的语言能力考试为主。而应该侧重于英语听说两方面的能力。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优势。
2 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接受专业课英语教学的学生所应具备的基础条件是较高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在全程英语模式下循序渐进地提高,在专业课的英语教学中也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来实施。教师在用英语授课时,也应该顾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在互动式教学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提高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增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 营造专业英语应用的良好氛围。营造良好的专业英语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尽量使用英语语言,坚持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变“应试为应用”;将英语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授课灌输知识为主转变到与专业教学相适应的注重研究方法、提出问题上。使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探究获得心理上的英语氛围,自觉地应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当然需要高校考试制度和评估制度的配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2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