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莉

  摘 要:农村职业教育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因素制约,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其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增强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该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 跨越式发展
  
  收稿日期:2006―10―16
  项目来源:本文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BYJ14。
  作者简介:李莉(1970-)女,汉族,山东郓城人,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
  
  欠发达地区主要是指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地区。目前,欠发达地区经济仍然以传统第一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欠发达地区应采取跨越式发展方式,而跨越式发展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中,职业技术教育应发挥重大作用。
  
  一、农村职业教育在欠发达地区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综合素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先生说:“农民问题的实质是一个就业问题,也就是农村过剩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按照现有的生产力条件大致有1.8亿剩余劳动力,他们大多数在欠发达地区。但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低下,有数据显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14%,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更低,这种情况既制约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的提高。在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使他们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而农民要掌握实用技术就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2.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舒尔茨在《论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所说:“土地本身并不是贫穷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却是决定贫富的关键。” 农业是欠发达地区的支柱产业,因此,该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应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轨道上来。在现代社会,劳动力是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和质量。而农民的科技素质与农业现代化要求相比,差距甚大。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 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受培训数量还要低于这一比例。这就制约了先进的农业技术的传授,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农业信息的传播,现代农业知识的普及,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农村职业教育是一块最好的阵地。加强这块阵地,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为农业和农村服务,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离开职业教育的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后劲不足。
  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个体素质提升的最佳选择。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民,他们不仅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还应有现代理念。而农村职业教育在传播农业技术的同时,还以先进技术为载体,培养农民具有先进生产力特性的先进思想、文化观念,促进农民产业意识的萌芽和产业经营能力的提高,帮助农户提高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为今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企业化储备雄厚的符合产业化要求的人力资源。同时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为农民提供各种再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不仅具有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同时还具有团结协作的能力、经营管理的能力、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能力,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做一个现代农民。
  
  二、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校生人数和培训人数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但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问题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职业学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因而必须拥有与其专业设置相匹配的教学设备,而先进的教学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按照我国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规模及其生均标准成本测算,职业教育的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至少应超过10%,但是,实际支付小于这一比例,而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则更少。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农村不少职校的教学设备严重匮乏,纵然拥有一些设备,也属已经淘汰的范围,实习、实训基地得不到拓展,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职校难以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熟练技术工人。
  2.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匮乏。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强调双师型的职业教师,不仅具有一个教师的资格,同时还应该具备一个类似于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这样的老师才能够教出好的学生。而当前职业学校的教师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师有50%以上都是从原普教岗位上转移过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缺乏行业背景,缺乏工程实践的一些经验。学历达标教师数量更为短缺。200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不包括技工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6万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66.5%,明显低于普通中小学的教师学历合格率。农村职业学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更低。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3.专业设置不合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才,这里所说的人才既包括农业科技人才、农村管理人才、农村经贸人才,又包括大量创新型、技能型人才,而作为这些人才主要培养者的农村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能否提供符合要求的人才,就成为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提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农村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其的专业,并且专业必须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现实的变化而变化。我国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大多以传统的农科为主干,主要设置农学、林果、畜牧兽医等专业,职业学校的师资、实习基地、教学仪器设备等工作的着力点也在这些专业上。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第二、三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就使得那些传统的以农学等专业为主的农村职校专业设置滞后,不具针对性,有的专业甚至已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三、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确立农村职业教育目标,加快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农业是欠发达地区的支柱产业,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应当是满足农业、农民和农村的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农村职业教育应改革其专业设置。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试发展,应开发特色产业,各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各不相同,因此,职业学校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设置适合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努力开发具有显著的新兴农业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型专业,扩大知识的科技含量,以培养和培训农村乡土专业技术人才,农艺师、农技师等中层专业技术人员。其次,培养农业企业管理人才。欠发达地区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而二、三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不同于第一产业,因此,需要为其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这一重任就历史地落在农村职业教育的肩上。第三,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以适应欠发达地区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及在现代化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需要,农村职业学校还要高度重视与加强与非农产业有关的能力与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

  2.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既有学历,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首先,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广泛吸引和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发挥能工巧匠和专业户在学生技能培养中的示范作用。其次,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重点培养一批骨干教师。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专业师资定向培训和交流的基地,使广大专业教师定期参加社区的生产经营活动,承包或租赁农场、校办企业以及对口经济实体,或以技术、智力参股等,通过社会实践全面提高其素质和能力。
  3.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职业教育投资制度。首先,国家(政府)应是农村职业教育最主要的投资主体和办学主体,承担最主要的投资责任。通过宏观调控,建立以中央、省、市政府财政为主体的多层次的“农村职业教育及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确保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优先投入、优先保障的地位,确保对落后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接受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资助,尽力使不同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其次,应调动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规模经营的大型农场办学的积极性,与学校共同投资办学。第三,应将受教育者定位为农村职业教育投资的补充力量。从理论上讲,作为职业教育受益者,公民个人理应承担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部分费用,然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农民深入水平低,因此,农村受教育者个人只能成为农村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补充力量。
  4.制定有关农民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美、日及欧盟各国都非常重视农民教育的立法,除为基础教育立法外,也为职业技术教育立法,通过立法形式保证农民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改革和完善农业教育体系,拉动农民对教育的有效需求。在中国,虽然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农民教育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农民教育培训在其规范程度和执行力度上,还主要取决于执行者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制订一部《农民教育培训法》之类的保障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法规,规定和鼓励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规范有关部门、涉农单位和农民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农业、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和财政等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切实做好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许丽英.新时期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5,(7)57-59.
  〔2〕张志增.论职业教育与劳动的互动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2)88-92.
  〔3〕王文槿.美国的农村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27-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