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简单性原则的教学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光磊

  摘 要:在科学发展中,简单性原则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即人对真理的认识,遵循着简单性原则;那么,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它再现真理的发现过程的环节,再现本身就具有简约性,而这种简约性就是美的表达。所以,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简单性原则;教学;教学艺术;美
  收稿日期:2006―04―24
  作者简介:陈光磊(1965―),男,山东郓城人,菏泽学院教育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
  
  在科学发展中,简单性一直是科学家走向真理的灯塔。科学的发展告诉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科学家在简单陈述与复杂陈述、简单理论与复杂理论之间,更乐意选择更简单、更和谐的理论。”①我们的教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探索真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活动。它以人类已有的知识为对象,力求在最短时间内传授人类的科学文化科学遗产,使个人认识达到当代社会的认识水平,具有特殊性。因此教学中的简单性原则,是教学艺术中美的形式与表达。
  在科学发展中,简单性原则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即人对真理的认识,遵循着简单性原则。那么,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它再现真理发现过程的环节,再现本身就具有简约性这是一种结构美,是美的表达。所以,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的素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之一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客体是学生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主导方面是以课程教材为基本形态,不是一般的“原理”形态。为了有目的地塑造学生主体加速器的认识进程,它经过教育者精心选择,加工改造,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从人类知识宝库中挑选和提炼出来的最基本材料,是前人已经发现和总结的认识成果――系统化和概括化了的知识体系。它既是学生认识的对象,又是他们认识外界和发展自身的工具,具有中介性。教学认识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且同样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所以,简单性原则是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简单性这一美的教学艺术原则呢?
  
  一、简单性与复杂性辩证理解
  
  首先,简单包含复杂,孕育复杂。简单性一向是传统自然科学的一条指导原则。尽管复杂现象比比皆是,人们总是努力要把它们还原成更简单的组分或过程。事实上,不少复杂的事物或现象背后确实存在简单的规律或过程。非线性科学的研究指出,最简单的系统未必有简单的动力性质,而复杂现象之下未必不是简单的数学模型,复杂形态的规则可能是复杂的,也可能是简单的。诀窍在于:不管现象如何复杂,只要对象中隐含某种分形序,运用新的思想和方法便可能以几条简洁规律将其译出。所谓教学的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即如此。
  第二,简单和复杂互相转化。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把最复杂的说成简单的。也就是把复杂深奥的课本知识,变成教学中的“简单而又浅显”教学过程。宇宙的演化原理启示我们,复杂性乃是某种简单的东西不断重复、长期演变的结果。尽管生命领域中复杂结构无处不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塑造实体原理的复杂性。与其说宇宙从一开始就是复杂的,或者说遗传基因确定了生命的全部复杂性,不如说宇宙和生命中包含着某种简单公式,是公式的无穷迭代才造就了今日世界如此绚丽多彩的万千气象。中国的围棋和周易,其规则和道理是简单的,但是变化确是复杂无穷的。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符号是0和1,而却显示了无穷的复杂性。
  第三,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感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感性教学的具体表述是运用直观,以艺术美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方法。感知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因此,是一种简单化了教学形式。感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感性”在教学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作用与力量,并力求达到美感和最佳的教学效果。感性教学虽然是一种教学方法方式,同时本身是一种教学理念和美学追求。其目的是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美的活动,传达理性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活动。感性教学是通过直观来进行的。所谓直观就是提供感性知识。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教学中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不尽相同。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主要方式就是直观。尤其是言语直观,通过语言的形象化、比拟与夸张、借喻等,来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想像。然后达到本质的概括的理解。从而实现理性的升华。
  
  二、简单性与美辩证理解
  
  无数事实都向我们说明美就是简单就是和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而这些正是数理学最好证明的”③我们知道秩序、匀称、明确是一种对纷繁复杂客观世界探索之后的简单。任何一个数理化的结论包括社会科学的探讨例如价值规律等都是对客观世界的美的理解。是一种美的概括。圆周率是简单的,正是这种简单却概括了所有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是简单的,而正是简单,才概括了所有的平面几何图形。正是这种简单才显示了美,显示审美理解。教学中,我们只有将科学艺术化,才有美的教学。只有当科学从它直接的感性知觉跨越到形式化的结构式样,并且能够持续不断地将二者作任意转换或保持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时,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一旦与它们涉及的情况脱离或割裂,不管是风格的意象,还是刻板定形的概念,亦或是统计资料,都会流入空洞的形式游戏。正如一成不变地向学生们展示自然经验不能增加他们的洞察力一样,因为“心灵没有意象就永远不能思考”。④
  
  三、简单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言简意赅
  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就意味着直观,我们理解问题就是从准确的直观入手的。教学中的直观就是把复杂的问题感性化,把理性理论感知化,既生动形象又言简意赅。我们知道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其表述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是相当的抽象的。而优秀教师却成功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把生产力比喻为脚,把生产关系比喻为脚上的鞋子。可谓是妙语生花,生动形象而言简意赅。容易理解,容易记忆。省时省力符合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2.机智幽默,发人深思,富有哲理
  教学机智与幽默既是教师教学智慧与艺术的体现,更是教师教育观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的折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为教师教学机智与幽默的选择与创新提供广阔的路径和多样化的情境,使教学机智与幽默的教育价值和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多样,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富于机智才能富于转化,富有幽默才能发人深思,才能富有哲理。从而构成美的表达与形式。有个故事说: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与喜剧大师卓别林相遇后,爱因斯坦风趣的说,卓别林先生您的喜剧人人明白,妇孺皆知,您是很伟大的。卓别林说,爱因斯坦先生,您的狭义相对论很少有人明白,您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卓别林转而又说,不过爱因斯坦先生,您可以让我明白您的狭义相对论吗?爱因斯坦很轻松地说:很简单,您坐在热锅上一小时,与一位漂亮的女士聊天的一小时是不同的。机智幽默的回答,看似简单,却隐喻着复杂。显现着一种简单的美,表现出一种轻松美的愉悦。发人深思,富有哲理。还有一例,当陈景润成为数学大师后,有的小学生就问数学老师: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教师的回答也堪称教学机智幽默的经典。数学教师是这样解释的:在数学当中,数论是最难的,其中有几大猜想更难,比如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其中之一。正如皇后皇冠上耀眼的明珠,能够摘下是不容易的。因为,古代能够见到皇上就很难,见到皇后就是难上加难,更不用说摘下皇后皇冠上的明珠了。陈景润是不容易的,他摘下了一颗。这种教学看似是简单的,是明了的。这种简单是一种机智而又幽默的简单,是一种美的表达。试想,如果不做努力,能有如此的表达吗?否则就会用这个问题太难了而对学生加以敷衍塞责了。

  3.学识渊博,深入浅出,别有洞天
  教学的简单性原则就是把深奥的知识,简洁明白的展示出来。其展示不是白开水的无味,而是高山流水般的甘泉,富有底蕴与源头。我们知道一则寓言是“7个儿子与7支筷子” 的故事,而在《魏书》中也有一则类似的寓言《阿豺命子弟折箭》,内容说的是折19支箭的故事。两则都试图说明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但是,老人或阿豺都未必真正知道折断合成一束的7支筷子或19支箭究竟需要多大的力量。只能凭感性知识粗略的认识到“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但这并非绝对的真理。一夫当关,则万夫莫开,而乌合之众则不堪一击。折断7支筷子是否是折断一支的7倍呢,折断19支箭所需的力量是否只是折断一只箭所需力的19倍呢?如果这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可以把7支筷子或者19支箭折断的。事实上,根据力学原理和数学知识可以估算出:折断一束圆形的7根筷子所需力是折断一根筷子所需力的19倍;而折断合成圆形一束的19支箭所需力是一只箭所需力的625倍!这就从根本上说明了为什么“单者易折,众则难摧”的道理。7与19都与数学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上面提到的折断一束是在圆形的前提下计算出来的。同时,数学上可以证明,用若干支大小相同的竹筷捆成一束,第一个最近圆形的是7支,第二个最接近圆形的则是19支。不难看出,知识的丰富性程度不同,理解的程度是有差别的。只有深博的知识才能有深入浅出的表达。
  4.小处着手,循循善诱,柳暗花明
  教学的简单性原则,也可以是把复杂的、大的问题从小处着手来进行讲解与深化。抓住简单的、小的方面,来层层展开,深入下去 。我们知道在数学中归纳法是一个难点与重点,但是从小的方面入手,层层深入,就能很快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利用两个寓言故事就能够把问题阐述明白。一个鸡蛋的故事告诉我们:把一枚鸡蛋孵化出后,可以鸡生蛋,然后蛋生鸡,以至于无穷,一本万利。但是随着鸡蛋“啪”的一声落地,一切都成为了泡影。为什么,因为,没有开始第一步,没有一个成功的奠基。而另一则“书一画曰一,二画曰二,三画曰三”的故事则告诉我们“万”字很难写成,为什么,因为一、二、三符合笔画数,有第一步的奠基,但不等于下一步仍然符合。两则故事联系在一起,就给数学归纳法的讲解提供了看似简单但是却形象直观而又坚实的基础。像这样,把复杂的问题从小故事着手,通过循循善诱方式,最后使复杂的问题豁然开朗,柳暗花明,自然就是一种美。
  简单而深刻,简洁而富有哲理,这是教学美的追求。美的教学形式,美的教学内涵,构成审美的艺术教学氛围。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追求的。
  
  注释:
  ①王阳.简单性原则:闪耀真理的光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1),14.
  ②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375.
  ③转引自蔡仪.新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8.
  ④亚里士多德.论心灵〔M〕.431a.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