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艺术提问让阅读锦上添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金菊

  摘要: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多么重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有效而生动的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的思考。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本文仅根据自己教学情况对阅读时提问的艺术性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一、重视提问艺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
  但是,平时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方便下载了课件后直接就去上课,机械地放映幻灯片,根据幻灯片的问题提示,让学生思考。用的最多的过度语是:“下面……”、“接下来……”比如上《夸父逐日》这一课,教师先由古代的神话故事导入新课,接着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等学生思考完毕,教师说:“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翻译本文。”因为这篇文章篇幅很短,学生翻译的很准确。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大家来议一议,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学生讨论了几分钟后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答案也是千篇一律。最后老师播放课件总结归纳夸父的形象以及本文主题。学生忙着抄笔记。这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这样的一节课只能说是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的层次性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篇文章的阅读也一样,应该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探讨主题。因此设计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性,而这些不同难度的问题可以交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每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如何让他们都参与到课堂中呢?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关注了,针对他们提问一些问题,可以让他们也融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比如我上《猫》这一课,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开始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交给班里基础较差的学生。如问题一:你们家里养过猫吗?你们家里的猫长的怎么样,性情是怎么样?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他们也能回答的上来,当然我叫的学生是养过猫的,因为养猫在我们农村比较普遍。问题二:那么,作者他养过三次猫,这三只猫的外貌和性情是怎么样的?它们的结局怎么样?以上的两个问题较简单,一个是个人经验,一个是在课文里。所以把这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觉得阅读有时也是很容易的。
  三、问题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上提问的题目能吸引学生的眼球,那么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如何让问题具有趣味性呢?我想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比如,想想学生为什么那么喜欢听些流行的歌曲,因为流行歌曲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歌手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张扬个性,这就是他们喜欢的原因。学生为什么喜欢偶像剧喜欢娱乐节目,因为这些能让他们心情放松,得到娱乐。我们不能冠冕堂皇地说是为了让学生多花时间在学习上而抹杀他们的这些爱好,相反地。我们更应该正确地引导,或者利用,让他们对待学习也能有像这样的热情。
  教学《夸父逐日》时,我抓住神话的趣味性,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下载了一个《夸父逐日》的FLASH动画,然后让学生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给动画配音。这个问题设计的好处有三:第一,它避免了平时翻译文言文的枯燥单调;第二,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第三,锻炼学生的胆量勇气。总之,在这个问题中,学生不仅欣赏到有趣的动画,还能参与到为动画配音的艺术创造中,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最后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主题思想。
  四、问题的曲折性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所谓的“曲问”,就是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方式如果一成不变,当你还没有开口时学生就知道你要问什么问题了,这样不仅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老师自己也会觉得难堪。此时就需教师能提出出人意料的的问题,使教学平中见奇。如教学《马》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匹马,那你要做家马还是野马呢?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不仅会去思考课文中描述的两种马不同的生活方式,更需要发挥想象,把自己当成一匹马说出自己的感想。假如直接问学生你们认为哪一种马的生活方式更好,我想这样就太直接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让语文的阅读不再难,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再被动,能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
  [2]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
  [3]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9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