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内容的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喜风
摘 要: 现代语文教学的教育理念提倡重视人文教育。其中,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之一,与课程目标相一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是语言、思维和人文三个维度内容的融合。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有效性教学内容 基本特征
现代语文教学的教育理念提倡重视人文教育,这比过去突出政治思想教育或强调双基更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与要求,但观念的更新、课文的替换、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没有触及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构与调整,用新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来代替旧的。王荣生指出:“教师能触摸到的新课程内容至今还是零星的、偶发的,与新目标相匹配的、质地和呈现方式能有效达成新目标的语文知识,几乎还是一个待开发的荒野。”要革除语文教学的弊端,归根结底要依靠语文知识的除旧纳新,解决语文教学低效问题的出路在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上。
一、语文教学内容的内涵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之一,但长期以来,对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一个明确、清晰和统一的界定,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成果,我认为对语文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从教师的角度看,语文教学内容就是教师教的内容,包括老师预设的内容和在教学现场实际生成的要教的内容,二者都应是教师基于学生需要和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对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的重构(增、减、换、调、改)。教学内容不能等同于教师课前准备的内容,那仅仅是理论的存在,只有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造才能形成现实的教学内容。
从学生角度看,语文教学内容是学生课堂实际所学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经验。与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相比,语文教学内容最关注与具体学生实际情况适切的程度,这也是教学内容的根本。
从教学过程讲,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对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加工的结果。教材内容是交际的对象,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其进行符合教学需要的改造,凸显它的教学价值,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蕴含于其中的课程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也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师知识经验与学生知识经验相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产物。语文教学内容是以老师预设的内容为主导的,同时也是在教学情境中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从构成要素讲,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内容、思维内容和人文内容。语言、思维、人文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三个基本因素,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提升人文素质。
二、语文有效性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
基于以上对语文教学内容含义的理解,语文教学内容要保证其有效性,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一)语文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语文课程目标是衡量语文教学内容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标准,教学内容必须与语文课程目标保持一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提出必须面向全体,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目标一个总的核心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目标指引、规限着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要指向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在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时既要关注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在把握课程目标实质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地创造性地选择和开发语文教学内容,但创生的语文教学内容必须瞄准语文课程目标,只有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才能保证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是国家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才能合理、合法。
(二)语文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依据学生两个方面的因素:学生实际水平和发展要求。
1.语文教学内容应是预设与生成并重
语文教学要注重课前预设教学内容,它是依据课程目标、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确定的,是课程计划性规定性的体现,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学内容设计不能仅仅以语文知识的逻辑为依据,更要以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为依据,教学内容不应是封闭的,而应是开放有弹性的。
语文教学要注重课堂中的生成内容,课堂教学有许多无法预见的不确定的因素,教学情境复杂多变,在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中,思想感情的交流碰撞会产生新的教学内容。对此要及时地纳入预设的教学内容当中,或者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地调整原有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成不变;不能完全是教师原有的内容,应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注重动态生成,这有利于学生主题经验的建构。
2.教学内容要照顾学生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其中不仅有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含义,而且有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含义。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明确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鲜活生命体,不是有着统一规格的等待被灌输的容器,我们要重视并研究学生间的种种差异,并以此作为研究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我们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成性,要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以及他们的体验和理解,实际上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适合所有的学生,满足多数同学的需求,又兼顾先进生和后进生的不同要求。
(三)语文教学内容应是语言、思维和人文三个维度内容的融合。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课程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实际上说明了语文课程综合性的特点,表现为语文教学内容就是语言、思维和人文内容的统一。语文是在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下,对知识经验进行加工形成思想,再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进行交际的行为。这表明语言和思维是贯彻语文活动始终、密不可分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而语文交际行为不能不打上人的情感态度的烙印,其实语言和思维活动也和人的审美情趣、道德观念、文化品位等密切交织在一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就是由语言、思维和人文这三方面的素养构成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考虑,从其相互关系着手,力求融汇兼顾。
总之,要提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完整、客观、正确地理解和体会课标的核心理念,清楚认识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把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完美地融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