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活动”活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秀英

  摘 要: 要实践好“从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首先要运用好课本中的活动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这些“活动”,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种种和地理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新课程 “活动”
  
  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我校从2010年开始使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教材,该教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其内容上的一大特色就是,摒弃了以前所使用的旧教材过于追求知识点记忆和应试要求的弊端,转而设计了许多“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增强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让学生参与实践,体现地理的实用价值。它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整与转变,也必然影响到教师教学思想、方式的调整与转变。教材中的“活动”大致可分为探究类、实践类、思考类三种,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种种和地理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传授为引导。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分离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因而普遍存在着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照本宣科”的现象,原来的教材教学过程死板教条,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授”与“受”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利用“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改变以往的教条化、单一化、静态化的陈旧教学模式,建立以探究为主导,合作式、体验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运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调整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贯彻让学生自己走向知识的教学理念,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
  新教材中设计的“活动”,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合作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互相帮助,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或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在与人讨论辨析的过程中,更能明确事物的本质。对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收集、整理、分析所获得的材料,来实际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对教材中的“活动”应有所取舍,提高“活动”板块学习效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比较熟悉,认知起来比较容易,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分析《人口增长模式》一节中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时,提到经济发达程度和文化教育水平(尤其是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P5中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联系本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得出结论。而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学生从自己的周边就能找到实例,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一些完成难度较大或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活动则可以舍弃。如教材P9中的活动要学生查找本地(乡、镇、县、市、省皆可)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完成表格,这一活动学生完成起来难度较大,可以不用。
  四、关注时事“热点”,自创“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敏感性。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很难适应当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选择地将当前的社会热点或新闻事件纳入到地理课堂中,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因为每个新闻事件的发生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而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因其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比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此事件社会关注度高,学生也有强烈的了解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将此事件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认识此次自然灾害的发生的地理背景,了解日本由于地处地壳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且由于其国土面积狭小,多山地,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一带,因此在此次地震海啸中造成重大的损失。日本福岛核电站的爆炸事件引发太平洋沿岸国家的高度关注甚至恐慌,也体现了当前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再比如近期利比亚骚乱,美英法等多国部队对其实施军事打击的新闻事件,我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局部政治冲突和战争产生的地理背景。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教材“活动”的设置,实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到社会生活,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皆地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