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云鹤
摘 要: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人文教育也呈缺失状态,往日宁静的校园也日益喧嚣起来,消费主义占据风头。面对这种状况,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自己的使命。本文从教学出发,谈论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素养 人生目标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许多老师发现如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教了,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不强,人际关系淡漠,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在经济日益进步的今天,学生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喧嚣,往日的象牙塔不再宁静,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禁担忧,负有建设国家使命的大学生,由于道德的缺失,国家的前途命运会如何?我们的国家正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但是和谐社会的创造,要有一定的规矩、一定的准则,大家共同顺应、共同敬畏。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语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主动承担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不应只考虑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这样社会才能进步,民族素质才能提高。因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符号、一种交流工具,它的另一个重要的功用就是传播文化,承载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教学目标制订、课堂教学设计、学习策略等教学步骤着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使西方文化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让国学中的思想精髓逐渐融入大家的生活,成为年轻一代人的精神寄托。最近几十年,国人逐渐遗弃了这些精神精髓,因此思想道德缺乏底线与标准,尤其是年轻人,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了对与错的标准,他们的内心也在彷徨,成了名副其实的迷失的一代。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如何区分对与错,引导他们去研究我们几千年先辈留下的精髓,确立自己的道德标准。
一、课文与时事相结合,用鲜明现实的例子来教育学生。
实例最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发他们思考,对自己的人生观和生活观作出适当的调整。比如我们在教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八单元“There’s a Lot More to Life than a Job”(人生的意义岂止是谋生)时,课文当中所提到的美国年轻一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消费而缺乏理想,都认为经济上的富裕比培养有意义的人生哲学更为重要,这与我们学生的当下思想十分吻合。我引用了汶川地震中各界人士所作出的反应为例,尤其以当时炒作很热的万科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例,说明了一个人活着的真正意义不是自己过上奢华的生活,而是为周围的人作出奉献。我国从古至今都崇尚“君子”,孔子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子路》);“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即作为君子应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作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意思是说最好的处世方法就像水一样,水是怎样的呢?水善利万物,也就是水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争,争就是争利益,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所以你不但要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而且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以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可以趾高气扬了。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几于道”。也就是获得了接近于道的处世方式了。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许多学生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空虚,目光短浅,开始修缮自我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炼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
二、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真谛,做出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要好高骛远。
我们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七单元“Lighten Your Load and Save Your Life”时,以富兰克林为例,教育学生要脚踏实地,不要过于喧嚣。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在制订自己的人生目标时,也是非常谦虚、淡定,“成为一个好父亲,一个好丈夫,经济独立,智力活跃,并且保持性情平和”。在讲到这里,我引用了另外一个例子,孔子与他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谈论志向,子路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大的国家,冉有说自己使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的百姓丰衣足食,公西华说自己不敢说干什么事,只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孔子听了他们的回答,虽然一个比一个谦逊,但终不符合自己的愿望,所以,他又问曾皙,曾皙先是没有回答,只是在“鼓瑟希”后,才道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理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意是说,他的理想就是到了暮春时节,穿上新做的春装,陪同几个成年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刚刚开冻的沂水中,把自己洗涤干净,在舞雩台上,沐浴着春风,把自己融合进去,然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家。孔子听了他的话,立即表示赞同。所以,我们的发展,并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是缺乏眼前的脚踏实地的实际志愿。课后,学生的作业就是为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摒弃了往日的空洞的伟大理想,开始制订了切合实际的目标,有的学生主动约我聊人生、理想,希望我能够给他们一些指导和帮助。显然,我们的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通过两个伟大人物:美国的富兰克林和中国的圣人孔子,给学生的心灵进行了净化和洗涤。
三、通过课文,结合生活的实际,教会学生如何判断“是”与“非”。
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对于每一件新事物的诞生,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的时候,人们对于截然不同的评价,自然会困惑、迷茫,孰是孰非,无从判断。但是,如果我们去研究历史,去研究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教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我们在学习《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八单元“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g”(克隆在法律与道德上的影响)时,我们承认,对于科学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它也引起了各界人士的不安,人可以克隆吗?那么人在自然界中处于什么位置?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自然也有不同的见解。作为教师,我们要告诉他们,并不是一切为人类眼前服务的东西就是好的,就是正确的,只能说是人类一些自私的行为,会对周围的生物乃至自然界都造成伤害。从人类对大自然的疯狂开发、掠夺,到如今动物种类的不断减少,乃至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种种灾害,都在说明什么?终归一点,落到了庄子的“天道”,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当我们有违天道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什么?无疑是“上天”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惩罚。
综上所述,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掌握一门外语,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人生的智慧,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能够从容面对,淡定如水。对于学生来说,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但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了他们对国学的兴趣,启发了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确立了道德标准,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钟素花.提高师范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思考.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2]杜秀君,张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2).
[3]葛纪红.论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10.
[4]于丹.论语心得.北京第一版,2006,12.
[5]郑树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
[6]Donald Phillip Verene.The Art of Humane Education.September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