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勇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集声音、文字、色彩、图像、运动于一体,吸引着无数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在兴趣支配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揭示数学现象和规律,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使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发挥其优势,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作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集声音、文字、色彩、图像等于一体,吸引着无数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在兴趣支配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揭示数学现象和规律,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使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就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摸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下面我结合自己课堂教学,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新课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我在上七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学生耳熟能详的“数青蛙”儿歌的动画: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
而后向学生提问:“这首儿歌唱得完吗?你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儿歌的内容呢?”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很自然想到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相应用字母表示出眼睛、腿、响声等代数式形式,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儿歌等,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其中一道例题:“某铁路桥长1000m,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min,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40s,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火车在桥上行驶的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将这一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解决这个问题要以画示意图作为建模策略。再让学生自己亲手画出线段图,并利用线段示意图进行分析,使学生很自然根据线段的和或差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这样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调整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初中生课堂上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在10―15分钟时间,加上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这时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教“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一课时,在了解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相关概念后,经过反复的数字练习、对比、分析,学生好像有点厌倦了。这时,我马上打开有关地球资料及图片的网页,并出示题目:“把比地球赤道长1米的铁丝均匀地绕赤道一圈,中间空隙能放进蚂蚁,草莓,拳头或大象吗?”这时,学生兴趣来了,纷纷在网页上寻找相关有用资料,经过学生们的热烈讨论,确定只需知道地球的半径大小就能解决问题。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为所有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我在讲八年级“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设计出情境问题:“同一时刻,不同的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其影长与物体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并没有借助多媒体简单出示预备好的多组数据来让学生分析,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分成几个小组走出教室去测量和统计,学生有的去体育器材室借来了标杆,有的测量小树……学生在三个时间点分别测量出自己所取物体的影长填入多媒体课件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测量数据和已有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并在师生、生生沟通,小组交流、汇报等,释义思辨,探索发现知识规律,分析问题,共同实现结论规律建构的过程,学生们受益匪浅,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特别好,同学们印象尤为深刻。
教学中应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初中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教育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引起数学教学的一场深刻变革。现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身影”随处可见,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高涨。必须指出的是,在这场变革中,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应该客观地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尤其重要的是教育者教学理念的更新。否则,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导致教育的倒退。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一分为二地看待新事物,信息技术才能实现与数学教学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那时,数学课堂教学的春天才真正来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