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学中艺术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静
摘 要: 音乐是怡情悦性的艺术,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治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音乐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创美、审美已成为人才素质的特定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进行着改革。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这是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一、引言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打破注重双基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音乐审美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感知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这包含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在音乐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实践和空间,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参与实践的形式、方法、内容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如音乐欣赏:采取“听”、“记”、“背”、“唱”、“奏”、“动”的实践形式,提高理解、认识、欣赏音乐的能力和水平;又如歌曲教学:穿插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游戏律动、舞蹈表演,自配伴奏等,使“唱”、“跳”、“奏”有机结合,满足学生的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再如综合教学:设置问题,解决矛盾,分组探讨,开展比赛竞争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实践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全过程,动员全体学生参与是基本原则,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是参与、实践的主题逻辑方法。
三、审美想象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
想象,指人的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过程。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无想象,绝无创造。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音乐信息的千变万化,又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抽象性和模糊性,而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的主体在文化素养、阅历、性格、年龄,以及音乐知识水平、理解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人的音乐想象力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即使是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喜爱音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要开发、利用好学生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宝贵资源,并让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关键在“活”字上做文章,“活”表现在主体思维、教学方法、知识内容等方面。
四、审美情感是音乐教学成功的条件
情感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不仅进行认识,而且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和体验,这种对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就是情感。建立健康、和谐、平等、友好的师生之情是音乐教学成功的条件之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协同的实践活动,是主体与主导共同探索、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客观、正确地实现定位,要关心、爱护、表扬、激励学生,建立平等、自由、民主的双边合作伙伴关系;研究、了解学生的情况,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与其交心谈心,与学生成为真诚的师生朋友。只有在师生相互了解、相互承认、相互接纳的情况下,师生的友谊和情感才会不断得到巩固、升华,进而演变、内化成教学需求、教学渴望和教学不竭的动力源泉。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音乐里有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卷、丰富的人生、美妙的世界,她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时空,让人体验浓重深厚的情感色彩……因而,对音乐的处理、表现与情感的把握要做到准确到位、细致入微、声情并茂、以情动人。
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简单聆听、重复演唱、乏味讲解等,否则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审美情感需求,而要通过对构成音乐基本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剖析、分解、比较,并简介音乐家生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内容形式、风格特点,等等,最大限度地挖掘出音乐情感的内在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审美理解是音乐教学成功的保证
“实”意为实践、意为参与。在音乐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时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让其充分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参与实践的形式、方法、内容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如音乐欣赏:采取“听”、“记”、“背”、“唱”、“奏”、“动”的实践形式,提高理解、认识、欣赏音乐的能力和水平;又如歌曲教学:穿插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游戏律动、舞蹈表演,自配伴奏等,使“唱”、“跳”、“奏”有机结合,满足学生的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再如综合教学:设置问题,解决矛盾,分组探讨,开展比赛竞争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实践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全过程要动员全体学生来参与是其基本原则,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是参与、实践的主题逻辑方法。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音乐课堂教学的理念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是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教学观念,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考察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向度。对此的认识,我将在进一步探索中不断深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