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现代服务类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德娜

  摘 要: 校企合作是当今国内外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高职现代服务类校企合作的难点,探索解决高职现代服务类校企合作的对策。
  关键词: 现代服务类院校 校企合作 高职现代服务类校企合作 教育模式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目前,阻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最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是校企合作问题。虽然大批高职理工科类院校与企业建立了形式多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一批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特色学校,但现代服务类院校如何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还需深入探讨。
  一、现代服务业和校企合作的科学内涵
  现代服务业通常是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采用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代表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服务部门簇群。①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也包含一些消费性服务行业。前者主要有: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中介代理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后者主要包括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来满足个人精神性需求的相关服务,比如网络游戏、现代远程教育等。
  校企合作是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各自优势,把课堂学习和实际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一种教育模式。②现代服务类校企合作就是要让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密切结合,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使人才培养更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二、高职现代服务类校企合作的难点
  (一)高职现代服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缺失
  当前一些以高职服务类院校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与现实脱节。其一,教师多是纯理论教学,学生很难走出课堂,走出书本,与实践隔着一道深深的鸿沟。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无法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达不到与实践要求“零对接”,忽视了学生全面掌握专业所需的基本实践能力。其二,虽然同为高职类院校,但现代服务类高职院校在获得财政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与理工科类高职院校不能相比,必然导致教学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设施还缺乏系统配套设置,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高职现代服务类院校与企业“互惠双赢动力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在我国,“校企合作”主动方是高职院校,合作方是企业。而合作是双方的,要想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基于互惠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这是因为企业是和高职院校利益追求不尽相同的组织,它是赢利性实体,若企业看不到收益,自然就缺乏合作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应看到,企业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的实体,还是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和技术创新。因此,对于学校而言,要修炼好“内功”,积极展开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拿出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培养高质量的技能、服务型人才。对于企业而言,要在生产技术上给予高职院校大力支持。否则高职院校虽有意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囿于教学设施尤其是实训设施和场地的普遍匮乏,无法保证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这种现状必然影响高职学院与企业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互惠互动合作机制的形成。
  三、探索高职服务类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对策
  构建高职现代服务类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寻求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在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合作努力下,不断总结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推动校企合作机制各方面的发展完善,真正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质量的服务型人才。
  (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要增强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其关键点是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首先,不断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一方面,从教师队伍的结构而言,既有专、兼结合,又有校、企结合;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另一方面,从教师个体来说,主要是指基本素质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要有丰富而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具体岗位的实践经验。只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保证学生不断提高岗位实践能力。
  其次,加快开发符合校企合作模式的课程设置。要根据企业、行业的实践要求研发课程设置。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第一线的负责人和专家定期到学校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为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产教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另一方面,还要成立相应的调研机构,不断了解和跟踪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保证人才适销对路。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的课程培养下,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将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寻求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
  互惠双赢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的形成关键是要强化企业的内在需求,企业需要在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第一线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服务应用型专门人才。
  首先,加大教学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的力度,创设条件,服务企业,增强企业对学校的依存度。企业可以借助于高职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对高职院校的相关的实用性研究成果、产业项目、基础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合作,提升企业的技术革新能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扩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强化企业设备使用的知名度。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用人要求设置和调整课程,以达到企业要求成为合格职业人为检验标准。
  其次,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支持校企多种形式合作办学。政府部门出台相关制度,统筹高职院校与企业两种资源,吸引企业参与,确保双方合作目标的实现。如果从民生的角度来关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将整体推动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统筹。政府部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必然会带动企业在为区域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解决本地区的就业问题。因此,政府、企业、高职院校是一个区域有机体,加强这个有机体各部分的联系将实现优势互补,改善民生。
  最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推动校企合作发挥更大作用。从企业反馈的信息发现,许多企业无处寻求所需对口人才,而高职院校又苦于不了解企业用人信息和人才要求,特别是大批新企业与学校接口很难,因此,成立相应的中介机构十分必要。
  
  注释:
  ①邢兰兰.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与设计[J].2010,06.
  ②阙红艳,李辉秋,阎芳.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分析与对策[J].新余高专学报,2010,06.
  
  参考文献:
  [1]邢兰兰.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与设计[J].2010,06.
  [2]阙红艳,李辉秋,阎芳.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分析与对策[J].新余高专学报,2010,06.
  [3]赵占银.现阶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综述[J].职教研究,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