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生物教学中自制教具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玲菊

  摘 要: 自制教具是教具的组成部分,它有商品教具不可替代的特点,同时在教学中也起着独特的作用。作者通过在教学中应用自制教具,发现自制教具能更好地把微观的、抽象的概念直观明了地展示给学生,减轻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自制教具 课堂教学 创新
  
  教育界人士通常把教师、教材、教具统称为“教育中的三大基本条件”。教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具有教学特点、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器具和实验训练器材。自制教具,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
  关于自制教具,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曾说:“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用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比用仔细调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在生物学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教学需求,如宏观知识点缩微描述,微观知识点放大描述,抽象概念具体化描述。每遇此类教学需要,常感无现成商品教具之苦。师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想象能力,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弥补教学经费之不足。
  一、自制教具的特点
  自制教具除了拥有其本身固有的取材易、成本低的经济性,且与商品教具相比,科学性并不逊色;又可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因而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创新性和艺术性。
  1.经济性。自制教具取材一般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或废弃物,如在教学中用到卡纸、彩带、饮料瓶、泡沫、硬纸板等,成本极其低廉或干脆无成本,一般都可以被重复使用,这大大节约了日常教学的成本开支。
  2.适用性。自制教具是教师在备课中根据自己的课堂需求而设计制作的,因此更贴近教材、大纲要求和授课对象,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如在讲解呼吸运动时,用饮料瓶去掉瓶底,把气球分别绑在Y形管的两个分支上,Y形管另一端插入橡胶管,固定到瓶盖的小洞内(注意密封),瓶底用气球的一部分薄膜封住。在课上让学生拉、推饮料瓶底的气球薄膜,从而演示呼吸运动过程中膈肌和肺的变化。
  3.科学性。自制教具不必拘泥于形似,但必须是“神似”。如用透明的塑料吸管表示蛋白质,在其中放入扭结好的彩带,彩带上缠上相应的彩色线条,这样就制成一条染色体。在向学生讲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时,从“形似”的角度看是不太适合的,但从“神似”的角度看却恰能准确反映其逻辑关系的特点。因此,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比喻型的教具,能起到加深抽象概念理解、理顺逻辑关系的效果,又是科学的。
  4.创新性。教有教法,但教无定法。对同一教材的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可能在教学中有不同的处理。即使是同一教师教同一内容,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需要采取的教法也可能是不同的。因此,自制教具应是教师积累日常生活细节,针对不同对象充分备课时产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它凝聚着第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自制教具的这种创新性是其特有的,教师的这种创新思维方式更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逐步形成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
  5.艺术性。自制教具在课堂上的运用,需吸引“眼球”才能起到预计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设计制作中对形状、色彩等采取一些适当的夸张。对于初中生,把自制教具运用要活动,效果会更好。在“合理的膳食”一课中,课前让学生用颜色鲜艳的卡纸剪出不一样的食物,在课上相互交换搭配食物,然后分析膳食的合理性。对自制教具的这方面处理本身就具有文化艺术性,体现了制作者的艺术修养,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自制教具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设计的,在教学中有着其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1.有助于教学改革。自制教具的过程,就是钻研教材、研究教学、研制和改进仪器的过程。同时,自制教具可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
  2.能提高师生的动手能力。一件自制教具的制成,要通过想方案、查资料、画图纸、找材料,动手制作和反复试验等过程。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师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是对教学仪器的研制和改进。已定型的仪器原本就是在自制教具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教学仪器的改进、新产品的研制都必须建立在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上,而自制教具为其提供了基本的原型。
  三、自制教具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例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寻找纸蝴蝶。
  取材及制作:取3种颜色的卡纸,每种颜色剪10只蝴蝶,然后把蝴蝶随意贴在与其中一种纸蝴蝶颜色一致的卡纸上。
  在课堂上的应用:让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拿着贴有纸蝴蝶的卡纸,一名学生计时,一名学生在30s内,距离60cm的地方找蝴蝶,最后一名学生进行记录并计算每种颜色蝴蝶在总数中的比例。学生参与性高,实验效果明了。
  目的:教师从学生活动的数据,指导学生分析出现该数据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知道和环境颜色相近的生物很难被发现。
  2.听诊器的制作。
  取材及制作:取两只塑料杯,底部钻两个小孔(使棉线通过),把棉线的两头分别穿入两个孔中,打好结,用胶带把塑料杯底部不严密的地方密封好。
  在课堂上的应用:让学生2人一组,自己做出听诊器,相互听对方的心跳。
  目的: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使学生了解了听诊器的原理,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能做得更加完善。
  3.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模型。
  取材及制作:把泡沫割成圆形和长方形表示细胞的形状,用塑料管弯成圆形和长方形表示细胞膜,用透明的塑料纸围成一圈表示细胞壁,再准备不同颜色的卡纸、剪刀、胶水。
  在课堂上的应用:学生6―7人一组,把观察到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用相应的材料把它构建出来。
  目的: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明白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同时明白两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强了对细胞知识的理解。
  4.显性基因和隐形基因的模型。
  取材及制作:取颜色深的比如红色的塑料纸和透明的塑料纸,在深色塑料纸的一角标上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在透明的塑料纸的一角标上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在课堂上的应用:让学生4人一组,每组发深色和透明塑料纸各两张,然后让他们两两叠加,把塑料纸上的字母、性状,以及出现的颜色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中,从而分析显、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目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显、隐形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
  5.“尿的形成”。
  取材和制作:将两个装洗手液的同样规格的塑料瓶,在瓶口下三分之一处剪掉下部,将两个瓶的上部套在一起做成肾小囊;用较粗的塑料管做成肾小管;用输液管做成肾小球和缠绕在肾小管上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内壁和肾小球上分别打几个孔,对应粘接起来;肾小管和套在外面的毛细血管上也对应打几个孔并粘接;在入球小动脉入口套上装有红色液体的注射器,肾小管外毛细血管末端套一个空的注射器,这就制成了“肾单位形成尿过程演示仪”。
  在课堂上的应用:将整个演示仪固定在一块木板上,演示时,推动入球小动脉处的注射器,抽动毛细血管末端的注射器。
  目的:学生能形象直观地观察到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构建起动态的感性认识的。
  自制教具是教师为适应教学需要,利用成本低廉的材料,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富有新意地自行设计的形象化教学器具。设计使用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其目的是直观的,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它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他们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为他们尽快地掌握概念和规律,并牢固地记忆创造条件。因此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原理正确,现象明显;取材容易,造价低廉;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坚固耐用,易于保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