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彦奇

  摘 要: 当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时,有部分大学生难以适应,迷茫困惑,无所适从,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不仅要了解、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而且要不断尝试创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是一个大课堂,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奠基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以及大学生的自我期望值越来越高,而大学生们虽然在智力上发育成熟了,在心理上却并没有完全成熟,当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会难以适应,迷茫困惑,无所适从,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容易出现的这几个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更要不断尝试创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谈谈我对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辅导员要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如今的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容易出现的这几个心理问题,并在教育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
  1.环境适应问题。
  这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新生入学后,进入新环境,如同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但又不知道如何独立,由此心理上会感到恐惧,产生不安全感,此时特别需要心理上的支持。辅导员首先应该帮助他们消除恐惧,获得安全感,然后引导他们逐步从依赖状态向独立状态过渡,从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让他们顺利地度过第一关。
  2.学习问题。
  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大学的教学是一种成人化的教学,学习的主导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自己;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方法与以前的应试教育相比更加灵活更加自主。很多学生对这种“学生主动式”的学习方式不明白也适应。因此,辅导员要同他们一起讨论大学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3.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渴望交往、渴求理解、被人接纳、被人认可的心理发展时期,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辅导员应当成为他们的第一个对话伙伴,帮助并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今大部分大学生接受的青春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对性发育成熟也缺乏心理准备,当他们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会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这时,辅导员应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提高与异性交往的能力,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慎重对待自己的性行为,而不是一味禁止。
  5.性格与情绪问题。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相貌不佳,或者认为自己能力比别人低,或者认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如别人,等等,用有色眼镜看自己及周围环境,影响了正确的“自我认识”,认为自己事事处处都赶不上别人,总觉得“低人一等”。辅导员应该尤其关注这部分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点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日常交往多,对大学生的禀赋、兴趣、情感、个性等了解得比较深刻。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除了解以上几个心理问题以外,还应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尝试创新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第一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上叫作首因效应。在新生进校的那一刻起,辅导员就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他们适应熟悉新的环境,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困难时,辅导员应该尽自己所能,全力帮助。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心态平和,言传身教,关注他们心理成长,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2.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现在的大学生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一代,他们是家里的宠儿、社会的娇子。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们也会有烦恼和压力。例如,现在读大学费用比较高,家庭困难的同学,经济压力比较大;现行大学生的就业体制是自主择业,对人才素质要求高,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将学生进行性格、行为分类,区别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简单地使用同一的方法。
  3.开展集体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
  针对部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不够,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或同舟共济活动;针对学生承受挫折能力较弱,在班上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给他们提供接触的机会,促进沟通交流平台,营造和谐人际关系。通过开展集体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与失败,增强团队意识,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健全人格。
  4.应用激励机制,帮助树立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
  每个大学生都有渴望进步的要求,一个学生在遭受失败、心理无助时,最需要的是激励和帮助。采用激励机制,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理解,少误解。除了给他们机会,还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注意培养和锻炼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引导他们认识挫折存在的必然性,面对挫折应采取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
  三、高校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
  辅导员由于工作烦琐,压力大,心理易疲惫,再加上受家庭、子女、情感等问题的影响,时常会出现情绪困扰,有时会把气撒在学生身上,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参与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首先要建构好自身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适时释放心理压力,以健康的心态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每天给自己一份好心情,健康快乐地工作,给学生营造一个心理健康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健康生活,快乐成长,完成大学学业。这样辅导员才能承担起有效辅导学生的责任,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晓琴.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学信息,2007,(3).
  [2]侯菊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0).
  [3]张斌,郭倩.关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化与创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
  [4]郑华萍,姜丽萍,孙媛媛,郭鹏.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200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465.htm